学长课程:让课程真正属于儿童
降落伞、楼梯……跟着小学长学习“趣翻彩绳”,真投入!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心中理想教育的样子。
儿童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举个例子,儿童在认识“妈妈”这个词时,妈妈的长相、声音、气味、笑容、动作等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映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儿童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在真实的生活、实践和体验中完整地感知与学习,获取经验。
当我们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清楚了儿童是怎样学习的,“理想的课程”的样子也就清晰起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儿童真实的、完整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其经历探究的、实践的、体验的、可迁移的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达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这样的课程就是我们心中理想的课程,是真正属于儿童的课程。
基于以上理解,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在进行学校课程规划时,就为学生留出了一方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天地——“学长课程”。
一、“学长课程”的开设
“学长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开发、实施并进行评价的一组校本课程。它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唤醒儿童内在的力量,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是实现学生课程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在这里,“学长”不再局限于年龄或年级,而是指拥有优势学习资源、愿意并且能够完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学生。
从专业的课程理念出发,“学长课程”具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估等课程基本要素。依据主题内容的多少和实施时间的长短,“学长课程”分为“小微课程”和“长时课程”两大类。
(一)小微课程:给每名学生开设课程的机会
课程选点更聚焦。“小微课程”的内容聚焦一个点:可以是自己最擅长的、最独特的,也可以是其他学生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例如,有的学生想教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巧,有的学生就想教给小朋友怎么用纸折一朵百合花,还有的学生想教大家唱一首英文歌。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微课程”来开设。
对时间、场地等要求更灵活。“小微课程”的实施对时间、场地等的要求相对简单,更易操作。例如,“剪好双喜字”小微课程在校园的小方厅进行,感兴趣的学生带着小剪刀,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短短10分钟就可以学会双喜字的剪法。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变得更加开放。
课程学习更便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时间来灵活选择参加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这些小而精的知识、技能等不断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例如,“鸽笼原理”专题小微课程,“小学长”就利用课间在自己班级的教室里进行讲解,所有对这个问题有疑惑、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去该班级听讲。授课不再受班级、年级的制约,学生只要感兴趣、有需求就可以报名参加。美好的教育在自由的选择中开始。
(二)长时课程:给有能力的学生更多实践、成长的机会
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具备较好基础,也有能力实施更长时间的课程。因此,学校就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时间开设这样的长时课程。例如,“绳结课程”从绳结的起源、文化与寓意,到平结、雀头结、凤尾结等基本结的编法,再到结合生活需要将基本结组合、编制各种绳结作品,课程内容丰富又逐步深入。
长时课程因为更加系统、成体系,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所以对“小学长”的要求较高。同时,这些开发实施长时课程的“小学长”在规划意识、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责任感、坚韧性等方面获得的成长也更加丰厚。
二、“学长课程”的实施
“学长课程”是属于学生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是课程的主人”这一原则,开发者、实施者、学习者、评价者都是学生,指导教师发挥肯定、支持、引导、激励的作用,目的是通过指导真正达成促进学生真实成长的目标。
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指导,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的问题,“学长课程”形成了扎实有效的课程实施步骤。
“小微课程”的实施实行“结构五步法”,包括学长自主申报、教师审核与修改、课程实施、教师审核验收、精准化评价5个部分。
“长时课程”的实施采取“七环推进法”,包括课程需求调研、海选课程并确定学长、配备指导教师、形成可行性方案(包括课程纲要、课时教学方案等)、课程学员招募、授课实践、评估调整7个环节。
课程中,我们既关注学生“教”的感受,又关注学生“学”的收获。例如,在长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及时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召开实施阶段性会议,进行课程研讨,各课程团队交流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商讨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课程实施;用文字、照片、作品等方式呈现课程实施过程与成果,也成为课程实施情况的检验与反馈。
三、“学长课程”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成长
我们眼中的儿童是如此鲜活而独特,正因如此,他们的成长需求也各不相同。当我们看到每个儿童,力求尊重并满足每个儿童的成长需求时,属于儿童的课程也就必须足够丰富、多元。我们将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学长课程”,用“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形成了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在一个学期内,我们开设了中国书法、舞蹈、编绳、手工、纸艺5门长时课程,京腔、创意画、翻花绳等二十几门小微课程;仅儿童节一天,全校就并开61门小微课程,契合和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所有学生都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最直接的体验。
(一)“学长课程”让我们重新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
一年级学生林亦文开设了“绳舞课程”,小小年纪的他当起教师来有模有样。他学着教师的样子组织学生们站队,做准备活动。为小学员们讲课时,他先讲无绳动作再做有绳练习。在讲解甩绳子动作时,他形象地对大家说:“用绳子写一个‘撇’,再写一个‘捺’,你就甩成功啦!”课程指导教师季文彤十分惊喜,说:“虽然一年级学生还小,注意力不是那么集中,但是在课堂上还是会记住老师怎么讲解,然后模仿老师。这真的挺让我吃惊!” “小学长”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也让教师们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影子,从学生身上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更严谨、更生动,实现新的教学相长。
(二)“学长课程”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在六一“学长课程大观园”活动中,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歌舞“小微课程”,在操场上边唱边舞,吸引了一名二年级男生的目光。他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唱起来。课程指导教师闫妍就邀请这名二年级学生加入课程,并给了他展示的机会,送给他最真诚的掌声。他就这样喜欢上了闫妍。六一节过后的这一周,一下课,他就会跑上三楼,要给喜欢的闫妍老师唱歌。其实,一名学生喜欢上一位教师,就是这么简单。当被看见、被认同时,他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教师。在“学长课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顺利完成了课程的教与学,而且看到了在师生的互动中“关系”的改变。课程中,教师改变原有“教”的角色与定位,成为支持者、引导者,给予学生肯定与激励,这时,新的、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应运而生。
(三)“学长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蓁蓁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小姑娘,平时在班级里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很小。没想到,在她开设的舞蹈小微课程中,她竟然把同学们都教会了!课程验收时,她还带领课程学员大大方方地在主席台上完成了一场舞蹈表演。舞蹈结束后,其中一名学生奔向大队辅导员,搂着她的脖子悄悄地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在升旗仪式的时候展示一下?”辅导员说:“当然可以啦!”要知道,这些毫无舞蹈基础的女生想要一个舞台的时候,那才是真正获得了主动生长的力量。
在学生期盼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当课程真正属于儿童时的那种快乐。这种主动学习的样子、愿意继续学习的样子,不就是“理想的课程”应该具备的样态吗?
(四)“学长课程”让自我教育的理想变为现实
“学长课程”中,“小学长”将自己的经验通过“教”的方式来应用。为更好地“教”,他们必须进一步理解、梳理已有的经验,还要站在对方“学”的角度,给对方提供充分的实践、感悟、展示等机会,让其“经验”充分产生。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造性尝试,不断建构与生成新的经验,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也进一步内化为素养。就像“中国书法”课程的“小学长”徐金泽所写的感想:“为了能更好地教学,我在课外书法班中听得更认真了,会仔细分析老师是怎样讲的。我发现,这样做让我个人的书法学习效果提高了很多。为了让自己讲得更清楚,我会在课前调理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因此我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就是这样,自我教育在“学长课程”的教与学中悄然发生,并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长课程”正在让我们“理想的教育”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笔者相信,我们打造真正属于儿童的课程,一定会遇到更多、更美好的成长。
(摄影 齐清香)
飞叠杯可是一项竞技运动型游戏,比比谁是“小快手”!
小学长教给大家画“星空”,从构图到色彩搭配,一步一步教得真专业!
长时课程,学员报名现场火爆。
小微课程,小学长的介绍精彩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