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现代人心底最温柔的记忆
——读《小学生小童谣100课》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时光荏苒,姥姥与我面对面坐在床头唱童谣的记忆依旧保存在我的心底。你一拉,我一扯,一老一少的欢声笑语伴着明快、轻柔的童谣,像一缕阳光将我的童年照耀出七色的光彩,触动了我心底最温柔的情愫。
《小学生小童谣100课》(济南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的字里行间都刻满了时代的烙印。千年前的《祈雨谣》《龙凤谣》,百年前的《拉大锯,扯大锯》《杨树叶儿哗啦啦》,到现代国内外童谣作品《布娃娃,别生气》《玫瑰与男孩》,这些精挑细选的篇章牵引着每个年龄段的读者穿过记忆的长廊,在某一处回忆里莫名地驻足。那是母亲用轻轻吟唱垒砌的城堡,那是家乡用原始的乡音编织的梦境。无论你是懵懂无知的孩童,还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有那么一首童谣能勾起你的回忆,触动你心灵深处那片从未被踏足的净土,让你的心里掠过一丝眷恋。
一片土地孕育一处文明,一首童谣浓缩一种文化。这本书主题鲜明,整合恰当,每个单元的标题都把我精准地带回一段记忆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节气谣是农耕社会中劳动者的智慧结晶,让我对四季更迭、人文生活有了最初的认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民俗谣唱出了华夏儿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最初的期待;“古老中国礼义邦,华夏儿女要发扬”,礼义谣吟诵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让中国礼义之邦的形象映照进孩子清澈的瞳孔;“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历史歌吟咏着悠久绵长的中国历史,燃起孩子对光辉岁月的感慨与敬意。
“童谣是历史的另一种表现,也是世态民情最直观的反映。它流传于口中是一种乐趣,留存在心里就是对传统生活和文化的一种追忆。”在母亲哼唱童谣的呢喃轻语中,我们对文学、文化、文明产生了最初的好奇。我们从童谣的吟诵声中回想起和小伙伴在老家后院那面青色的石墙上“挤黏瓜”时暖烘烘的笑声,回忆起节日里一边看着爷爷用纸糊灯笼一边喊着“正月看花灯呀,看的鲤鱼灯”,追忆着奶奶眯缝着眼睛对着小人书讲述的落凤坡的故事,回顾着爸爸忆苦思甜地感慨全家人分一个馒头的艰辛岁月……无论是充满地方特色的民俗游戏,还是对传统节日、节气的传唱,抑或代代流传的历史故事,都如一颗颗启蒙的种子,在我们稚嫩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孩子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童谣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一种长期缠绕在记忆深处的情思。愿童谣之花永不凋谢,在每个现代人的心底留下最甜蜜、最温柔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