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广饶县大王镇:赓续百年的“红色根魂” 一本书,一群人,一段光辉永照的历史 一星火,一束光,一颗红色信仰的种子

第5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05
【忆峥嵘岁月】

一本书,一群人,一段光辉永照的历史

陈望道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

1

长18厘米,宽12厘米,平装,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这就是曾珍存于广饶县大王镇的传镇之宝——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此书为陈望道1920年初所译。在李存葆、王光明所著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中,曾这样描述其来历:“为不伤马恩两翁书之原义,陈氏呕心沥血焚膏继晷,数易其稿,始译成这煌煌经典,于1920年8月首印千册,很快售罄。”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回望近代历史,正是《共产党宣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读了《共产党宣言》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2

星火百年,追望大道。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故事,在大王镇广为流传。

1920年初,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陈望道根据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陈独秀送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紧张地进行翻译工作。

陈望道有个习惯,每抽完一支烟,总要用小壶倒一点茶,洗一下手指头。一次,母亲特意包了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红糖端进来,反复叮嘱他趁热吃。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外面问:“红糖够不够?”他随口回答:“够甜的了。”后来,母亲收拾碗筷时,竟看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碟中的红糖却一点儿没动。原来,他翻译入迷,竟蘸着墨汁吃完了粽子。

1920年4月,《共产党宣言》终于全部译成中文,陈望道立即带译稿赶赴上海。到上海后,出版《共产党宣言》却遇到了困难。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和杨明斋等人恰巧来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讨在中国创建共产党,得知《共产党宣言》已经译成中文,立即决定资助出版。

就在上海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很快建起了一个小型的秘密印刷所, 取名“又新印刷所”,寓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终于在这里印刷出版了。不到一年,彪炳史册的中共一大在距离成裕里不远处的法租界望志路石库门里召开,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由此开启。

由于当时秘密排版印刷,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这处错误于1920年9月再版时予以更正。

如今,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留存国内被发现的仅有11本。其中,大王镇刘集藏本是唯一的在农村党组织中传播、使用,实实在在在农村党组织中发挥指导作用并经历过战火洗礼保存下来的,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宣言》共有5个中译本。从1920年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问世,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除陈望道译本外,该书还有5个完整的中文译本出版,分别是华岗译本,成仿吾、徐冰译本等。

3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山东人民翻身斗争、争取自由的革命热情高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里得以广泛传播,地处鲁北的广饶人民更是紧跟时代步伐。以党组织的建立和《共产党宣言》的传入为标志,进步思想迅速传播,一时间,鲁北革命蔚然成风。

早在1923年,广饶就有党的活动。在济南、青州等地求学或工作的广饶青年延伯真、李耘生、刘子久等先后接触了山东早期共产党人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从他们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延伯真为大王镇延集村人,与王尽美是省立师范校友。1923年春,延伯真经由王尽美和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营地区第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春节期间,刘子久受党组织的派遣,借回家探亲之际,秘密发展刘良才入党。刘良才入党后,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成立中共刘集支部,成为全国较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的建立,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整个鲁北大地的革命之火,为早期革命斗争及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春节期间,在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的共产党员刘雨辉借回家探亲之机,将珍藏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交给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才。从此,刘集党组织开始学习“大胡子的书”,革命斗争便有了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刘集党支部秘密印刷张贴传单,传播《血花》月刊,编辑《群众报》《青年人》等革命刊物,有效地扩大了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注:特别感谢大王镇《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及大王镇教育办公室为本报提供珍贵史料)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