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周守太:为学生打牢“立人”精神根基 张芳:点燃每个生命潜能的“火种” 多思不足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周守太:为学生打牢“立人”精神根基

□ 张桂玲

周守太喜欢与学生交流,并将这种交流看作一种教育。

作为沂源县实验中学第四任校长,周守太与首任校长李振华相比,的确属于“寂寂无名”者,但他始终在努力:“我一定要将李振华校长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展下去。”

他认为,教育需要创新,但一定是基于学校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在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前提下,再不断进行丰富、完善、与时俱进。

据此,5年来,周守太以“振华精神”为源头活水,围绕学校“立心立人”的办学追求,把“守正创新”的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要把‘振华精神’

一棒棒传下去”

“这是一所有‘魂’的学校。”这是每个走进沂源县实验中学的参观者最深刻的体会。

这要从老校长李振华的故事说起。

1982年,沂源县实验中学建校,首任校长李振华在青石板上建校园,3间石头房作教室。建校仅仅3年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部毕业生品学兼优并升入高一级学校,学校成为当时淄博市教育系统的“三面红旗”之一。

“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名优秀生同等重要。”这是李振华建校之初提出来的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教育真理:有爱,才会有教育。

“在李振华校长的大爱面前,你会感觉到整个人的灵魂都会得到净化。”周守太说,上任之初,自己接过的不只是一纸任命书,更是一根沉甸甸的“精神接力棒”。

“‘振华精神’是我们学校的魂之所系。”如何让“振华精神”深入师生血脉并且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这是周守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宣传发动+仪式带动+活动驱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他相信,以多维的宣传引导人,以多彩的仪式感染人,以多样的活动鼓舞人,就容易沉淀师生的集体记忆,进而形成学校的文化认同。

“作为一名新任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参观李振华事迹展厅并在李振华塑像前庄严宣誓的时刻。”新教师徐小凤告诉记者,这样的“入职第一课”带给她的不仅是满满的正能量,还有为人师者的神圣使命感。

每年党员教育第一站、新任教师上岗第一课,就是参观人民教师李振华事迹展厅,聆听李振华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党委定期开展“振华园丁奖”和“振华名师”评选活动,推进“师爱进万家”系列工程,开展“我最敬佩的同事”演讲和“教师每周一星”“党员榜样”评选活动。周守太认为,坚持“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就是对“振华精神”最好的传承。

有一种“变”,

是为了“不变”

在沂源县实验中学,有一个“特邀家长班会”,而这一班会的创意得益于一本书的启发。

书中提到:一位教师创新班会形式,改变以往家长会上“教师讲、家长听”的做法,而是让家长站到台前,这对家长和孩子的激励效果都非常好。

“发现好的经验,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我们就要拿来用。”周守太说,形式上的变其实是为了抵达育人之终极目的的不变,也是守住学校“振华之魂”的不变。

为什么要称之为“特邀家长班会”?具体怎么开展?周守太说,传统的家长会是班主任的“一言堂”,很容易开成“批评会”,而且后进生的家长害怕参加家长会。而“特邀家长班会”则遵循学校“赏识激励、人人成功”的育人原则,围绕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精心设计,共确立了30余个主题;各班从本班实际出发,每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选择确定一个主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利用班会时间,每次由全班学生评选出5—6名“优胜学生”;班主任向“优胜学生”的家长发“邀请函”,请家长上台夸夸自己的孩子。“优胜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包括在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懂感恩、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

“特邀家长班会”两周举办一次,都是由学生组织、主持,班主任则退到幕后,当好参谋和顾问。

“与以往的家校互联方式相比,‘特

邀家长班会’更胜一筹。家长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秀而没了压力,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喜悦,孩子也因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而变得更积极自信了。”学生俊林的妈妈参加家长班会时的一席话道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让周守太尤其感到欣慰的是,数年来一直坚持至今的“分享成功•特邀家长班会”,将以往班主任“一言堂”式的班会和“大锅饭”式的家长会变为多方合作的“分灶饭”,搭建了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共成长”新平台,也成就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的新气象。

“立人”,

从“立心”开始

周守太认为,“振华精神”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坚持育人先育“心”,立人先立“心”。

他说,若把学校比作一个生态园,那么课堂是园区,课程是土壤,德育是阳光,管理是流程,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种子。学校在“振华精神”的基础上确立了“立心教育”的办学追求,就是致力于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这个生态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名教师都能在工作中准确定位育人方向和切入点。

怎样才能做好“立心教育”?

周守太将其概括为3个关键词:“铸魂”“顺性”“唤醒”。“铸魂”,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内驱力;“顺性”,就是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给予最适合的教育;“唤醒”,就是召唤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让学生的成长成为自发主动的行为。

让团委书记杨洋印象最深的是周守太的一句话:“我们看待学生,一定要把他的人和行为分开,不能因为这名学生做错了某一件事情就否定他。”

一次上课时间,周守太在教学楼里巡查。透过一间教室的窗子,他看见3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他当时并没有直接闯进教室,而是等下课后悄悄把他们叫出来,关心地询问:“你们上课犯困一定是因为昨晚没休息好,能告诉我原因吗?”

“我实在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我昨晚打游戏,一直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听完3名学生诚实的回答,周守太并没有简单地批评学生,而是与学生促膝谈心,随后与学生约定了一份以“晚上10点以前睡觉”为内容、以击掌承诺为形式的“君子协议”。后来,周守太又悄悄地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他惊喜地发现,3名学生上课时不再睡觉了。之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让周守太更加确信:“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尊重学生的时候,他们是会感受到的。当学生的心扉愿意向我们打开的时候,我们所期待的‘铸魂、顺性、唤醒’才会发生。”

周守太认为,要让“立心教育”真正落地,必须以“立心管理”“立心德育”“立心课程”“立心课堂”为四大支撑,将其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譬如,“立心课程”从学生、教师、家长3个层面展开。其中,学生课程包括“立德、立慧、立身、立美”4类课程;教师课程从“师德、师能、师智”3个层面确立了“立德、立身、立慧”3类课程;家长课程则分为学校认知、家风养成、家校共育、助子成长4个模块,利用学校心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优势,采用“义教进社区”“线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等多种方式促使“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断走向深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