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汇资聚力 美美与共 小“票”在小学美育中大放异彩 图片新闻 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爱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延伸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理论探索 】

汇资聚力 美美与共

□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 刘春羽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的意见》指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在改进教育教学方面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和方向。”这一指导性文件与我校追求的“守正扬长、多元共赢”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自2018年建校以来,我校的美育工作致力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力求将美育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多元化、校园艺术形式常态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展示自我风采,体验成长与收获。

案例分析

协同聚力,以美育人。我校在美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努力建构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依托“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轻松愉悦的授课形式,创设体验式、情境性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强化个体审美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深层次发展。对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则常设固定培训时间,以生定教、专人专训,关注群体与个性化发展的共生性统一。

除积极内化外,学校还注重外向延展,秉持“双高联合育人”的协同机制,充分整合周边大学的优势资源,定期开展游学实践活动,力求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润物无声,以美化人。艺术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美育的土壤根植于生活,唯有回归生活的美育才是接地气的“大美育”。校园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场所。充满美学意蕴的校园环境处处彰显文化的气息,别具一格的院落、错落有致的小品雕塑等蕴含深厚寓意与美好愿景。它们存在于心灵之外,却感化于无形之中。

除场景的外显效应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生活审美力及创造力,先后举办了着眼于时代发展的“绘盛世华章、展时代新风”主题画展,献礼祖国的“家和国盛庆华诞、人杰校兴筑青春”国庆画展,美化校园的“锦上添花”涂鸦彩绘,关注食品安全的“守护舌尖安全、共营健康生活”提示牌设计,庆祝收获喜悦的“至善硕果、乐绘福禄”葫芦手绘,以及展现集体特色的“至善班级”文化墙评比等艺术活动。学生们从构思到创作、布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体验实践活动,在自然与生活中主动寻找美、发现美并共同创造美,真切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审美情趣。

以赛促学,以美培元。在新时代美育改革的大环境下,要实现固本强基,深度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接实践展示平台成为必要途径。与社会结合、和时代接轨的各级各类艺术赛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挖掘潜力的良机和舞台。加之当下动态、开放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教育部的认证和鼓励机制,让竞赛式督学、促学不但有效带动了“比学赶超”的创作氛围,而且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激励效应。在科技媒介的支持下,美育、竞赛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线上与线下交流互动更为便捷。面对各类大赛的甄选,学校不断探寻对学生有利的发展渠道及思路。在“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等综合类赛事中,15名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10名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11名学生荣获全国三等奖。

结论与反思

美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对人格与智能结构的建构起着定向、调节与整合的作用,一个人的审美层次决定了其人格结构、智能结构及其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局中,我校将持续重视美育,以正确的美育观念为指导,秉承“守正扬长、多元共赢”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基础课程,加强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开发并优化符合美育理念的生活课堂及实践活动,力求培养学生“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的能力与意识。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