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宣传应精选内容
近年来,很多学校的公众号、美篇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受众应接不暇。每天,会有大量文章被按时编辑、制作、推送,但细观其推送内容,无非是一些诸如学校召开了某些会议、举办了某些活动,或者上级哪个部门来调研、检查等,让受众读后感觉没有太大意义或价值。
曾有教师向笔者抱怨,自己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负责学校公众号维护、美篇制作等宣传工作,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筋疲力尽。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作出硬性规定,一旦推出新的内容,就要求所有教师在朋友圈内转发,还要求班主任转到班级群,甚至让家长们也跟着转发。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校重视宣传工作并借此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并不为过。但如果在内容更新上一味地推送上述内容,久而久之,只会让人视觉疲劳,再无阅读兴趣,最后可能造成关注度直线下滑,再无影响力可言。而且,过多过滥的转发浪费了大量人力,还助长了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等不良风气。
说话做事首先要看对象,要分析一下,看看内容是不是适合人家。其实,一所学校宣传阵地的受众不外乎教师、学生和家长。不妨换位思考,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想想:自己推送的东西是不是他们所需,是否对他们有帮助?
因此,笔者建议,在内容上,学校可根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分类推出适合受众“口味”,能对受众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的内容。针对教师,学校可精选一些如何当好教师、怎么能上好课或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文章,引导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业务水平;针对学生家长,可根据时间节点,推出如何破解带娃难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双减”政策后家长该做什么等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内容,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可将学生在校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予以展示,引导广大学生见贤思齐,从中汲取成长力量。在形式上,学校宣传可根据需要,对口而发,切勿盲目群发。同时,也可适当放权,让班级宣传班级。
追求教学质量的高效益,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宣传工作是为其服务的。笔者认为学校没有必要过度宣传、过度包装,因而建议学校选取受众所需内容,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