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45条”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今年秋季新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潍坊市立足“办有温度的教育”,将深化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精准施策,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近日,潍坊市教育局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
细则》),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助力打造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推进、课程化实施、个性化选择、全方位保障、制度化评价”的“潍坊模式3.0版”。
《实施细则》在前期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10项规范的基础上,从服务范围和时间、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校园安全管理、各方协同育人、假期托管服务、组织保障机制等7个部分45条内容,创新组织形式,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实施标准,重点突出了6个方面,指导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
义务教育全覆盖+服务时间弹性化。《实施细则》规定课后服务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实行“5+2”模式。除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外,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原则上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当地职工普遍下班时间后15—30分钟。课后服务时间划分为作业时间、自主(社团)时间、微主题时间、家校交流时间“四个时段”精准实施。同时,实施“弹性入学+弹性离校”制度,学校可结合实际设置2—3个课后服务结束时间点,由家长根据实际自愿选择。
严控作业总量+拓展服务渠道。《实施细则》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做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引导初中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业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义务教育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以学期为单位编制课后服务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现“一生一表”特色发展。
加强教师关爱+强化党建统领。《实施细则》在教师选派、岗前培训、工作量安排、补助发放、激励机制、关爱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优先选拔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志愿者参加,确保参与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双过硬”。
强化安全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细则》要求重点规范疫情防控、校园安全、学生心理健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周边安全、校舍设施安全、意外保险等8个方面。按照学校日常安全管理规范,严格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和防欺凌的教育,重点关注孤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离异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实行重点包靠。
加强家校共育+凝聚多方育人合力。《实施细则》强调学校要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与家长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加强与公安部门、卫健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区的联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假期托管常态化+组织保障制度化。《实施细则》规定将寒暑假托管服务纳入课后服务实施细则,明确政策规定,常态化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工作。每个街道(镇)至少确定1所学校,城区及家长需求较多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校数量,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参加托管服务。此外,健全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课后服务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先树优和校长职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实施细则》的制定助力打造我市‘课后服务升级版’,不断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