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红:更儿童,更诗意,更远方……
写在前面
坚持儿童立场做教育,是苏艳红在20余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教育金律”,也是她一以贯之的教育信仰。早在主政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幼儿园期间,她就倡行“顺应儿童天性,让儿童生命在场”的教育。其主张践行的“本真教育”不仅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而且成为全国幼教界素质教育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2018年10月29日,乘着东营市民生实事“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的东风,东营区景苑幼儿园(以下简称“景苑”)开园了。面对新团队、新起点,苏艳红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更”字——如何让教育更加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个性需要,更会发现和培养儿童的“伟大”,更能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心智的健康和谐成长?经过与教师们的一次次反复讨论、求证、斟酌,“办一所蓬勃着‘更儿童’教育活力的卓越幼儿园”这一办园愿景逐渐清晰。
“把站在儿童立场做‘更儿童的教育’这一教育信条简称‘更儿童’教育,是植根于儿童的兴趣需求、潜能开发的需求、社会化成长的需求。”在苏艳红看来,“更儿童”强调的就是要让儿童站在“C位”。
理念决定行动。聚焦“游戏”与“学习品质”这两大关键词,在近3年的实践探索中,景苑幼儿们看得见的成长,让苏艳红更加坚信,“更儿童”教育对于教育生活、教育场景、教育过程中儿童地位的高扬,对于高举儿童本位的旗帜进行教育活动载体创新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站在儿童立场做‘更儿童’的教育,就是将‘自然’写进童年,让大自然的本真力量唤起孩子发展‘学习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原力觉醒。”
——苏艳红
从小就喜欢读书的苏艳红,一直保持着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仅任东营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期间,就写了满满7本。她常常翻阅这些读书笔记,不只是对过去教育生活的重新温习,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得失,引燃创新实践的思想火花。
而在苏艳红最新的一本读书笔记中,首页工工整整地写着俄罗斯教育家卡普捷列夫的一段话——
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大自然中,从而加深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绪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的阴晴圆缺。
紧随其后,苏艳红写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与感悟——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充分体验自然的乐趣、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孩子的心情就会更平和,更容易形成一种生命的律动,会让傲慢、偏见、膨胀、浮躁等不良情绪得到及时过滤。亲近自然,是对稚嫩心灵的爱抚和陶冶。
“在景苑,‘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在这里,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苏艳红说,以自选主题活动为依托,注重五大领域的均衡性,融入阅读特色活动、安全体验活动、生活习惯培养三大方面的基础性课程,是“更儿童”教育课程的基石,也是幼儿“学习品质”等核心素养生长的土壤。
比如,怎样才能“析万物之理,寻自然之美”?根据四季变化和校园环境特色,苏艳红和她的团队探索实施的微课程可谓“花样”繁多:将自然“写进”童年,将生活“融入”课程,打造“生活•活动”课程,唤起幼儿发展“学习品质”的“原力觉醒”;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做真教育,从而让自育和育人更“走心”。
慢慢地,苏艳红和教师们发现: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片奇形怪状的叶子、一朵在墙角绽放的小花、一串小动物的脚印、一条舒展柔嫩的枝芽,都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油画;彩虹的颜色、蜻蜓的尾巴、蜘蛛的罗网、雨水的滴答,都是大自然彩绘的童话。
于是,墙角的蚂蚁成为幼儿们观察研究的对象,藏在树叶里的秘密是驱动幼儿们主动探索的动力……
“蚂蚁喜欢吃什么?”
“哇!我的叶子上有个小地图!”
“黑黑的、小小的种子是怎样长成绿绿的蔬菜的?”
……
在苏艳红和教师们的引领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了一场关于自然秘密的探索。就这样,极富创意的“生活•活动”系列主题课程也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当孩子们去户外散步时,惊奇地发现了蚂蚁洞穴和蚂蚁卵,兴奋和好奇是不言而喻的。
“蚂蚁住在哪里?”“蚂蚁有鼻子吗?”“蚂蚁为什么不会摔死?” ……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他们开始了蚂蚁探索之旅——
玩蚂蚁迷宫游戏,一起画蚂蚁的家,看与蚂蚁有关的绘本故事,讲有关蚂蚁的趣事,商量捕捉蚂蚁的“金点子”,甚至在“科学角”里喂蚂蚁,在了解蚂蚁生活习性的同时制作绘本故事,记录口述日记……孩子们就像一只只忙碌又快乐的小蚂蚁,将探索的触角延伸到科学的天地。
同样,植物的世界对幼儿们来说也有着无穷的魔力。
为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景苑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小的“植物角”,播下什么种子、养什么花全部由自己说了算。有的孩子想当一回“种子魔术师”,便开启了一段浪漫的“种植旅行”。
从此,景苑的幼儿们在角落里还会寻觅“自然密语”,将“小美好”演变成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站在儿童立场做‘更儿童’教育,就是要求教师永远做长大的儿童;施教过程中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参与活动,让学习不仅在生活中真实发生,而且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看得见’。”
——苏艳红
赓续与传承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
在苏艳红的认知里,“更儿童”的教育是对“本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因为“本真教育”的实践要义就是尊重生命之本、遵循规律之真;就是尊重幼儿自由活泼、纯真烂漫之天性,保护幼儿元气淋漓、朝气蓬勃之生机,让幼儿享受纯真、纯洁、纯粹的幸福童年。无疑,“更儿童”教育是对“本真教育”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提升,是对其实践的改造与深化。
在“更儿童”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找到了“探索型课程”这一“法宝”,发现了童年的“成长力量”。
所谓“探索型课程”,就是以营建适宜幼儿自主探索的环境为切入点,内容涵盖室内外区域游戏、教师追随幼儿兴趣而进行的系列生成活动,拓展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研究导向的幼儿美食DIY活动。
基于此,苏艳红带领教师们站在“更儿童”的立场,先后构建了“室内外游戏”“生成活动”“美食活动”“绿色环保”4类主题课程。
极富创意的“‘酵素’探索之旅”项目,就是苏艳红指导教师们开发实施的“绿色环保”系列特色课程之一。
这个项目的诞生源于一名幼儿的发现。
一次寻常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苏艳红产生了一个“惊人”的创意。那天,中班的子恒正在用剪刀剪橘子皮,苏艳红见状,蹲下来,好奇地问子恒:“为什么要把橘子皮剪碎?你要用它做什么?”子恒回答说:“在家里,我看见奶奶用剪碎的橘子皮做酵素,也想在幼儿园试着做一做。”酵素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为什么幼儿对制作酵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这份好奇,苏艳红与带班教师和幼儿们结伴,开启了酵素系列探索活动。
“兴趣”点燃了幼儿们与生俱来的智慧与灵性。面对酵素制作完成后产生的“放在哪里”问题,苏艳红指导教师陈奕璇给予幼儿们积极的支持与引导,让他们自行探索。陈奕璇在自己写的《“酵素”探索之旅》课程故事中记下了整个过程:
……孩子们把一部分酵素放在太阳下,另一部分放在阴凉处。10天后,发现放在太阳处的酵素生白膜、发臭,而放在阴凉处的则清香扑鼻、安然无恙。
实践证明,酵素适宜放在阴凉的地方。
3个月的时间到了。今天,孩子们异常兴奋,有的过滤,有的倒,有的擦,忙得不亦乐乎。
“太神奇了,桌子擦得真干净啊!我的手洗得也很干净,还香香的。”
就在这时,语凝说:“我在家还用酵素养花呢。”
“哦,那浇过酵素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呢?”
随着孩子的疑问,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将植物角分成两部分,贴红点的是浇过酵素的植物,其他的就是未浇过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孩子们发现,加入酵素的植物比未加入酵素的长得茂盛。这验证了酵素可以当有机肥料的猜想。
感悟于此,陈奕璇在课程故事反思中这样写道:
幼儿的成长犹如酵素,从制作到成熟,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我们的‘绿色环保’课程所用原料均由幼儿自己‘生产加工’,真正实现了校园垃圾零排放,将教学教研、工艺探索、课程开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更儿童’教育的闭环,为幼儿的成长‘赋能’向上的力量。”谈到探索型课程,苏艳红期待见证一切与幼儿有关的美好和幸福。
“站在儿童立场做‘更儿童’教育,既需要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更需要扎实落地的行动。这一切,离不开富有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因而,引领教师把成长嵌入‘更儿童’课程实践中,是我园永远的工作主题。”
——苏艳红
走进景苑,移步换景,树木错落有致,有幼儿喜欢的“高大山岭”,也有幼儿钟情的“辽阔草原”。最有特点的还是草坪中那一盏盏景观灯,它们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有圆圆的“脑袋”、洁白的“身体”,上面镌刻着教师的姓名和荣誉。柔和的灯光洒在小径上,照亮景苑教师的荣耀之旅。
景观灯的创意灵感与景苑团队的一次主题课程集体教研密不可分。
那次教研活动令景苑的每名教师记忆犹新。
“苏园长和我们分享了陶行知先生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教育主张,鼓励我们在设计课程和活动时打开思维,思想要有‘解放力’。”
“教研中,我明白了设计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有用心观察、科学解读、适时‘支架’幼儿游戏的能力。”
“我们的课程,应该在时间的延展中嵌入儿童的潜意识,建构‘更儿童’的内在性根系,触发螺旋迭代盘升,推动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品质’的澎湃拓展。一朝叶茂根深,便会逐点绽放。”苏艳红在教师课程沙龙中不止一次强调。
于是,景苑的“七色花”拓展型活动课程应运而生。
思想上的“解放力”化为有效研讨的“执行力”。最终,他们确定了“有趣的光”作为3月的主题课程。
在苏艳红的带领下,景苑的教师对“有趣的光”实验课程进行了开发实施,基于“更儿童”的视野,构建起支撑课程的“情境场”和“发生场”。
尤其在课程活动中,教师们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探索光形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一次活动汇报会上,幼儿铭泽的“魔力光影球”引起了苏艳红的关注。
“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吗?”苏艳红轻轻抚摸着铭泽的头问道。
“我喜欢圆圆的形状,因为它发出的光是柔和的。”看着光球上面自己设计的卡通造型,铭泽骄傲地说道。
“老师,我将来也要制作这样的灯,上面刻上老师的名字,画上老师的卡通形象……”
听着铭泽的讲述,苏艳红笑了——这就是她想要的教育的力量,也是她种下的探索的种子。
再后来,一批可爱的“网红”景观灯就入驻了景苑。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更儿童”课程亦是如此,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是和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 苏艳红说,“‘更儿童’课程设计的‘初心’,就是‘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最中央’;而教师的成长使我园的‘更儿童’课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从‘理解’到‘行动’的转化,真正让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在生命的律动中闪光。”
让教师们感到自豪的是,而今这粒种子已经结出硕大的果实。他们自主研发的学习资源《“更儿童”园本教材》《我的音乐花园系列丛书》《安全课程系列》《垃圾分类课程系列》在全省得到业内认可;2020年7月,物化成果《“更儿童”教育园本课程实践》一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于是,确定研究与实践方向,用目标激励教师们发展,用平台力促他们跃升,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魅力去感染、影响、引领他们成长、成熟、成功。尤其是面对那些新入职、活力蓬勃的年轻教师,在她眼里如同“孩子”一样,就成为苏艳红的一种“本分加情分”的管理方式。
而今,随着苏艳红领衔研究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与实践”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们研究与实践的方向更明确了。从开园到现在,不到3年时间,景苑教师呈现出“拔节式”的成长态势——
苏艳红本人入选“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1名教师被评为“东营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专家”,1名教师成为“东营市名师建设工程人选”,8人获市教学能手称号,2人获区教学能手称号,8人获省优课一等奖,22人获市优课一等奖,3人获市级论文评选一等奖……
采访手记:
面容清丽,身材高挑,一直特别“爱美”的苏艳红,生活中也追求“精致之美”——精致的妆容,时尚而得体的穿着,更衬托出她的清新脱俗和流淌在血液里的优雅。
然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见烟”。苏艳红内心一直在燃烧着的“一团火”,就是对“更儿童”教育倾情建构的念兹在兹,对儿童世界的沉醉迷恋。常常,她在梦里都会琢磨:国内外对“更儿童”教育、对幼儿“学习品质”与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喜欢文学的苏艳红,一直特别认同作家张炜的观点:虽然童年经历只是人生很少的一部分,但它是记忆的一个“老巢”,各种各样的生活都从那里开始,都堆积在那里。而她,只希望自己所有甘之如饴的努力,都可以成为幼儿们美好人生的“铺垫”,以课程的力量把更多的美好“堆积”成一份闪光的礼物,让每个从景苑走出去的幼儿都能带着这种美好的滋养和力量,走向生命更开阔的地带。
采访结束之际,记者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全译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翻开,不觉“坠入”其中:“他们的舞蹈蕴含着粗犷的活力,然而激起的感情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憧憬。在这一时刻,没有人会想要格斗拼命。相反,不管是长着翅膀的,还是没有长翅膀的,所有动物都想从地面腾飞,飞到无垠无际的天空中去,飞到云层以外的太空去探索永恒的奥秘……”
人物名片
苏艳红,东营市东营区景苑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百佳园长,东营市先进工作者(市劳模)、东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东营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专家、东营最美教师。主张站在儿童立场做“更儿童”的教育。主持或主研市级以上课题14项,1项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获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主编并出版著作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