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双减”下的期末测评与寒假之变 寒假怎么过?行政重引领—— 期末怎么“考”?“游戏”唱主角—— 作业怎么“变”?“素养”成热词——

第7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7

“双减”下的期末测评与寒假之变

2021年,教育部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即可。当前,“双减”下的首次期末考试已结束,首个寒假已开启,中小学的期末考试、寒假作业有哪些新变化?对于寒假作业的设计,学校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路?关于假期家长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面对“双减”下的这些新问题,记者特邀了几位学者、校长、教师等展开了一场线上圆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思考。

 

记者:“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考虑这次寒假作业?和往年比,今年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孙艳梅(齐鲁实验学校校长):之前设计作业时,教师均从学科入手,学科内的作业居多;这个寒假,各年级学科教师们明确了作业所承载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站在学科视角,关注学科融合,对作业整体进行了规划,不给学生增加总量上的负担,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设计了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

一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探究性作业。如“红领巾寻访冬奥年”,观冬奥盛会,寻找“中国文化”,寻冬奥健儿,弘扬“中国精神”,探寻冬奥建设,解密“中国密码”。在了解冬奥中,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爱党之情。

二是激发具有个性潜能的实践性作业。童眼看世界,了解时政热点;逛大集买年货,规划记录花销,制作长方体、圆锥,探秘图形特征等活动,让假期有趣又有料。

三是涵养学生素养的基础性作业。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唯有阅读和运动不可辜负。学校为各年级学生定制了“全学科阅读存折”;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体测情况制定“健身大礼包”,以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四是满足不同需求的分层性作业。书法练习、计算达标、家居劳动、生活技能指南,有内容有指导,力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寒假前,有的家长已经和孩子做了时间规划,但是因为父母上班忙、孩子自控力差等原因,规划往往很难实现。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您怎么看?有什么样的建议?

黄艳艳(即墨一中):我想送给每个家庭3个亲子沟通小妙招。

首先,家庭共同制订劳动计划,划分每个人的劳动区域,并设1名监督员、1名观察员,引导家庭成员相互提醒、彼此点赞;一周时间内,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对劳动者本人进行反馈。以一周为单位,召开家庭会议,回顾梳理一周劳动情况,给予每个家庭成员积极反馈,共同规划下一周的劳动任务。忙年期间,引导孩子做好家庭购物规划,并和孩子一起“忙年”,形成仪式感。

其次,创设一项家庭运动,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家庭外部进行,但前提一定是可操作、能每日坚持的。比如,一家人在晚饭之后设置一条路线,比赛谁能最慢走到终点。在进行过程中,谁也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可以用眼神、动作等表情达意。活动时长20分钟,活动结束后,一家人坐下来交流活动感受。

再次,可以在客厅里设置一面心语墙。采用不同颜色便笺纸,代表不同心情,也可以代表送给不同的家庭成员。大家在便笺纸上写下心里话,贴在心语墙上,每个家庭成员都可见。也可以进行文字或图画回应,可以设置3天期限,家庭成员把心语墙上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便签纸拿下来,召开一次家庭交流会,相互交流。

王瑶(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双减”之下,很多家长唯恐孩子因为放假把学习看轻、放下,所以想时时处处控制孩子。但寒假就是孩子自由放松、释放天性的心理自我成熟发展的重要生命时段,父母不应该苛刻地以成人世界的规划去要求孩子。家长完全可以放手,不干涉孩子的事情,教会孩子自我规划、自我负责最重要。我相信,宽松的寒假一定会是孩子情绪放松、心理自我调适与成长的重要契机,也一定会为学生在新学期迎接紧张且不轻松的学校生活做好心理铺垫。

记者:教师如何指导父母抓住寒假这段宝贵时间,增进亲子感情,进行高质量的陪伴?

李朝秀(聊城市旅游度假区实验中学):提高参与度,增加互动非常重要。父母的参与度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父母应用孩子的节奏、思维、想法和他说话、游戏、互动,尽力体会他的情绪和感受并给予回应。与孩子沟通,要多用正面、积极、商量的语言引导孩子。像朋友一样入心的沟通,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当然,父母用自身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使孩子养成规律作息、阅读、坚持运动等良好的习惯,必然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专家观点

假期宜把“自主”还给学生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许爱红

  我觉得寒假的关键词是“健康”“快乐”“自主”。假期本来是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快乐时光,他们可以做一些平时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通过旅游、阅读拓宽视野,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参加较为复杂的劳动等。因此,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快乐也不是简单的满足。进行适当规划管理,有意义、充实、有收获的寒假才是健康、快乐的。假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时间,教师不妨指导家长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1.家长和孩子达成寒假生活安排的共识。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和教师就不能稿“一言堂”,而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当然,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快乐寒假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成人跟孩子一起探讨,或者引导。
  2.学会制订能够执行的计划。寒假时间相对宽松,也为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提供了机会。制订计划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但是,计划是为了完成的,所以,家长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尝试制订、修订,形成具体可行的、能真正完成的计划。
  3.为孩子执行计划提供条件支持。
孩子完成计划除需要自制力、执行力外,还需要家长、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比如安静的学习环境、必要的图书和活动材料、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要的陪伴、适度的帮助引导督促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