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关爱特殊儿童 共促康教融合 康教融合助推山东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热议  “融合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用爱搭起桥梁 烟台:“融合教育”让“随班就读”更有温度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融合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 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于丽娜

“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为切实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体现教育公平,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送教上门和融合教育工作的尝试和探索,成立了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

为使送教工作更规范、更扎实,学校制作并发放了《送教上门联系卡》和《送教上门明白纸》,并建立了张店区送教上门工作群;为提升送教质量,优化送教模式,采用小组的形式送教,每个小组4—5名教师负责1名学生,一月4次(1次电话联系、2次线上学习内容推送、1次送教上门)送教。小组教师可自由安排送教时间、送教地点和送教课程,大大提高了送教质量和效率。

迄今为止,学校共为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成功送教4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反响强烈。“老师们的爱心举动像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个特殊孩子的心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是一名家长的感言,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何让特殊儿童都能在“适宜+融合”的教育模式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学校探索出一条“校内走班融合”与“分学段开展校外融合”相结合的路子。

校内走班融合,即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学段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时,采用走班的形式进行融合。义务教育段低年级开设传统文化、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4门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走班教学;义务教育段中高年级以挖潜补偿、培养兴趣为目的,开设音乐、美术、书法、朗诵、康复、心理、手工等潜能小组,采用大课、走班的形式开展教学;中职班在语、数学科和特色项目上分别采用走班的形式开展教学。

分学段开展校外融合,分为学前段、义务段、中职段,分别体现不同侧重点。

学前段以“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为融合,开展“走机构”实践。学校着力发展医教、康教融合,与张店区中医院合作,签订合作方案,实行“学生半日在学校上课,半日到中医院康复”的模式,学校和医院对学生的康复情况定期进行评估、研讨交流,提高了对学生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义务段以“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为融合,开展“走校”体验。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交往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普通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积极探索“普特融合”新模式,与区域内部分学校协商后定期开展音体美融合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推动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

在淄博市倍舒洗涤服务有限公司,学校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叠毛巾的职业体验,并全方位参观学习、了解了公司的职业项目、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这是中职段学校以“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为融合探索出来的“走岗”模式。所谓“走岗”模式,即根据中职班学生的特点开设适合他们的专业,积极与区域内的职业学校、社会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融合,优化适合中职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方联合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外学习实践机会,让残疾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