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明今 开启未来
——评《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
王守仁出生于明宪宗八年,逝世于明嘉靖七年,世人更习惯称其为王阳明或阳明先生。人们对王阳明的印象往往来自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对他的描述:王阳明是中国明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阳明心学成为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源远流长。总览王阳明的一生,可以说集立德、立言于一身。
王阳明究竟如何能够站在一个时代的潮头,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创建独具中国特色又富有世界影响力的心学体系?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一书中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该书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衍柱首次以世界文明史的视角,论述了王阳明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并在该书中全面展现了王阳明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
《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的上篇名为“王阳明:开启中国文艺复兴大门的思想家”,这也是书中的核心部分。“王阳明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一语即将王阳明从中国拉上了世界舞台。那么,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化“巨人”们相比,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又具有怎样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呢?上篇分5个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
在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中,李衍柱教授回顾了14—17世纪初席卷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其伟大的进步意义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文艺复兴时代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身处这一人类思想变革大潮之中的中国也不例外。王阳明在文艺复兴的繁盛期脱颖而出,应时代之召唤创立“良知”说、“人人皆可成圣”等学说,高度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剧作家莎士比亚,借其笔下人物哈姆雷特高呼“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借此不难看出,王阳明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步调一致、遥相呼应。
接下来,作者从3个方面阐述了王阳明究竟如何开启了“中国的文艺复兴”。首先,王阳明复原了《大学》古本,使之成为进入圣学之门的教典。王阳明一直将读书学圣贤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以极大的学术勇气颠覆了被当时学界奉为经典文本的朱熹的《四书集注》,重刻古本《大学》,这恰恰体现了文艺复兴“复兴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其次,王阳明高扬中华文明的人本主义旗帜,继承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之命题,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心学,并以更加明确具体的语言论说了“人是天地之根本”,这与西方文艺复兴的本质内核遥相呼应。最后,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对世界哲学史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世界哲学思想由二元论走向一元论、从唯理论转向实践论。
对人本位的认同、对实践的强调,王阳明所创建的心学体系中包含着创新与未来。正像李衍柱教授在篇尾作出的评价:“在5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王阳明创建的心学体系中那些属于未来的因子,他的宇宙观、哲学观、文艺观、价值观和知行合一论,在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全书的下篇,李衍柱教授以一个资深文艺学家的眼力,发掘出王阳明文学家、美学家、书法家的属性。按照王阳明开始步入和从事各种不同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时间顺序,辑录和选用了经过考辨所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王阳明不愧被称作“天才的艺术家”。他在诗、赋、散文、散曲等方面的创作艺术造诣颇高,仅诗这一体裁,便有四言、五言、律诗、绝句、叙事诗与抒情诗等多种形式的诗歌作品,总数有700余首,并且风格各异、声情并茂。除诗歌外,王阳明作赋恣肆奇绝、作文意蕴深厚,并且对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谙熟于心,因此他在不同文体方面的文学创作都堪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本。在艺术创作方面,王阳明传承着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优秀书法艺术。经过精心甄选后,李衍柱教授将其中31件书法作品选入书中,也使王阳明的书法风采给读者们留下真切的观感。
李衍柱教授用一本书的篇幅,将王阳明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寥寥几笔扩充成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同时为王阳明及其思想作出了最新定位。李衍柱教授首次将王阳明作为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家来研究,并对王阳明的文艺活动纪年进行了详尽的整理,这无疑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一书的重要创新之点,也是其学术价值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