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自古以来,扬州闲适的“慢生活”令人神往。扬州人早上开门第一件事是直奔面店饼铺,或与家人,或邀友朋,去品尝当日第一口美食,叫作“皮包水”。每次回扬州老家,总有好客的亲友招呼大家:“明天,我请吃早茶,谁都不许缺席哦!”
吃早茶要趁早,天麻麻亮,一些有名气的茶社已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蒸笼的热气、茶叶的香气、扬州话嘎嘣脆的口气,充盈于大厅的角角落落。扬州城的一天是被早茶唤醒的。
扬州早点丰富,常见的有包子、烧卖、油糕、蒸饺、油墩、糍饭团等30余种。头道招牌菜是烫干丝,一块豆腐干可被分成17层然后切丝,最考验厨师的刀功。端上桌后,一般由主人用公筷就着麻油、酱油、醋翻拌干丝,入口清爽绵软、鲜美隽永,能迅速打开你的味蕾。主打的面点是各式热气腾腾、雪白粉嫩的包子,皮薄、汁浓、味鲜,常见的有肉包、菜包,一定要趁热吃。肉包有皮冻作为辅料入馅,一口咬下去,汁水奔流。但我更喜欢菜包,绿绿的卤汁渗透于包子脐眼周围的褶皱里,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笋丁的鲜香,还混杂着一丝肉香,咸中带甜,好吃得能让人的眼泪掉下来。在扬州下辖的高邮,包子更大,面粉中加了碱,白中偏黄,吃起来更香,而且保持了更油腻的风格。它扎根本乡本土,无意外出一争风流。扬州人吃早茶时习惯喝绿茶,如绿杨春、魁龙珠,冲泡后色泽翠绿、芳香清远,与面点相遇,犹如美女配野兽,珠联璧合,可解面点吃多后的油腻。
如果说扬州早茶是“大家闺秀”,那么,广东早茶就是“小家碧玉”。扬州的包子、烧卖、虾饺起码有广东的两倍大,所以蒸笼、盘、碗、碟等器具的尺寸也大了很多。广东人吃早茶慢条斯理,一道道茶点源源不断被端上桌,再顺带谈谈生意上的事,一顿早茶能吃到上午11点钟;扬州人吃早茶大刀阔斧,各式菜点瞬间会堆满一大桌,早茶时光要相对短一些,大家聚在一起谈谈闲、拉拉家常、开开玩笑,扬州人称之为“嗒噱子”,骨子里仍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茶余饭后谈资风格,自带一种“遗老遗少”的古风。由于扬州包子块头大、馅足汁多,吃上四五个肯定管饱,有时还要点上鱼汤面、饺面等主食,故而通常早茶结束时,仍剩下不少包子,食客们会打包带回家,可当几天早餐。
客居江南数十载,这儿没有早茶文化,早餐很简单,一碗稀饭搭一碟酱菜或清炒一份鸡蛋,或者一杯牛奶配几片面包即可。这也许是经济发达地区“快生活”的写照吧!超市里也卖冷冻扬州包子,但貌不合、神又离,面皮坚硬,馅料粗粝,汤汁寡淡稀薄,江南人恐怕要深深误解扬州早茶了,认为远不如江南的煎包、汤包好吃。最搞笑的是,我家菜场附近有个扬州包子铺,蒸的包子又大又白,可一口咬下去不见馅心,再咬一口,隐约可见包子中间有一小坨肉,我差点没一口吐出来,真正上了山寨货的当。前段时间,我和妻子慕名前往一家新开有早茶的宾馆,发现那里的生意还行,但面点多为速冻或外买食品,基本属于商务自助套餐类型,并不是我们心心念念吃早茶的地方。所以,多年漂泊在外的我,仍时常回老家转转,既为看望故人之需,又为安抚一下思乡心切的胃。
最近,老友和我觅得一处深藏在扬州巷陌中的早茶店,招牌褪色,墙面斑驳,却挡不住汹涌的人流。不算大的店面坐满了附近的老客,有人悠闲地倒了一碟醋再添几根姜丝,边吃包子,边喝起小酒。小店的包子、烧卖、蒸饺,皮薄馅大分量足,口味不比富春、冶春的差,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接地气。就像人们去那些著名的茶社一样,喜欢在热闹的大厅挤着,不愿去冷清的包厢,因为早茶文化只有在活色生香的市井百态中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