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咒语”
由于天冷,那天的升旗仪式在我们各自班级的教室里举行。伴着仪式开启的音乐,我来到教室。就在推开教室门的刹那,我赫然发现黑板上清晰地写着“今天38号同学会死”这几个鲜红的大字。“今天38号同学”这几个字在第一行,“会死”这两个字在第二行——第一行字中间的正下方,而且写得格外大,格外引人注目。
瞬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场景:
“这是谁写的?给我站起来!”——“厉声责问式”。这无疑会吓坏学生。
“值日生怎么没做好值日?上来把黑板上的字擦掉。”——“冤假错案式”。干净的黑板上只有这几个清晰的字,很明显,这不是值日生的责任。
“好了,升旗仪式已经结束!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继续背诵。”——“置之不理式”。
虽然这个恶作剧会烟消云散,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呀!为什么不借机来一堂“直面咒语”的队课呢?于是,我开始酝酿一堂别开生面的队课……
“同学们,升旗仪式已经结束。请你们牢记刚才在国旗下演讲同学的忠告。接下来,请同学们坐端正,看黑板。”所有学生都端正地坐在凳子上,专注地看着黑板上醒目的大字。
“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你们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我问道。
“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为何这样写?”……学生们小声议论起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福尔摩斯断案,一起来分析一下。”我的话音还未落,男生小鑫就举起了手。
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我们推断出“案发时间”在周日下午5点到周一早晨6点50分之间。
“这是谁写的呢?他又为什么这么写呢?”我追问道。
学生们认为是38号同学招惹别人了,所以才受到了诅咒。我们还通过进一步的讨论知道了“咒语”这个名词源自历史上的一种巫术行为,是人类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咒语有好的,也有坏的。
我问: “同学们,在你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咒语呢?”这个环节让学生汲取的知识“活”起来。
一个个不同的咒语从书籍中、从学生的大脑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例如《睡美人》中邪恶的巫婆的咒语,阿里巴巴听到的强盗的咒语,《西游记》中唐僧念的紧箍咒,《哈利•波特》中的咒语,《马陵之战》中孙膑的咒语……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那么,我想问:这些咒语都应验了吗?”
“有的应验了,有的没有……”学生甲答道。
“是的,同学们。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不同的咒语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咒语有的应验了,有的被成功转化了,还有的成为战略战术的一部分。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对别人施过咒语?应验了没有?”
“老师,川同学打王者荣耀很厉害,我很嫉妒他。有一次,我对他说‘祝你王者荣耀掉段’,没想到,他却升到钻石级别了。”学生乙说。
“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吵架了。我咒他一出门就踩狗屎,结果没应验。”学生丙说。
“所以说,我们的咒语有很大可能是不会应验的。我想问:‘假如你就是38号同学,看到这些诅咒,你该如何面对呢?’”我问道。
“我会在心中默念——诅咒我的同学去死吧!”嗯,这是“以牙还牙式”。
“我会在后面写上两个字‘才怪’。”哦!“今天38号同学会死,才怪!”嗯,这是“扭转乾坤式”。
“我会找来显微镜,看看粉笔头上有哪些同学的指纹,慎重调查!”嗯,这是“福尔摩斯精准调查式”。
“我想找到他,和他好好谈谈!”这是“和平沟通式”,真不错!
“38号,浩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问道。
“我看到这个特别生气!本来,我想痛扁这个同学一顿;现在,我想问问他为什么诅咒我,然后和平解决。”
掌声响起来……
“对咒语的发出者,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咒语可以发泄情绪,但是不管用啊!”学生甲说。
“有了问题,应该当面解决。”学生乙说。
“同学们,你们表现得都很棒!你们今天想到的这些面对咒语的方式方法带给老师很大的惊喜。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咒语都是当事人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它们有的会应验,但绝大部分不会。老师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忍受别人的欺侮,但是也不能恶意伤害别人。如果产生了矛盾,我建议大家正面沟通、和平解决。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就可以找同学、老师帮忙,或者去书中寻找答案。请大家抬头仔细看黑板:这几个字的大小设计合理,布局也很得当,而且‘会死’两个字格外大,重点突出。老师觉得这名学生长大了可以做一名设计师。好了,今天就讨论到这里,请同学们准备上课吧!”
是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刨根问底、寻求真理,也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直面现实、学会面对。我认为,方法比答案重要得多。
我本以为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答案”却来找我了。
下了第一节课,学生小鹿悄悄地来到我跟前,不好意思地说字是他写的,因为38号同学老是打扰他。
“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该怎么办
呢?”
“老师,我知道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还得正面沟通、积极解决。”
“小鹿,我觉得你长大了!而且,你长大了真的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鼓励他说。
通过这节简短的队课,我让学生活用知识明白了咒语的意义,通过讨论找到了直面咒语、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我在下课时留下的那个美丽的“陷阱”成就了一名学生的梦想,也会助力所有学生成为勇于面对现实的好少年。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教育无处不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