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与众不同的格局与智慧 让阅读成为“越读” 四时常吐芳姿媚 用温润家书开启家庭教育新天地 打开论文写作法门的通关密钥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苑】

与众不同的格局与智慧

—— 《不拘一格做老班》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 周晶

钱碧玉的新作《不拘一格做老班》来自她数十年工作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一卷在手,我与作者以及那群可爱的学生们来了一场完美的时空相遇;一卷在手,我也读出了“不拘一格”的背后所蕴含的格局、智慧、情怀和温度。

“不拘一格”的背后,是格局

这本书有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你瞧——“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少顾及为人师的地位,从不在意自己的师者形象,也不去费劲琢磨如何建立一个老师的威严。”“生命相约,个性独立,成长共赢,这是我理想中的班级共同体。”“不功利、不势利、不偏袒、不遗漏,不让一个孩子向隅而泣,让每个生命都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这是班集体建设的终极目标。”这样不拘一格的理念,在书中俯拾皆是。

在钱碧玉眼中,“培养终身快乐和幸福的人”才是教育的最大意义和终极目标。“师道尊严”在这样的意义和目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她对学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她觉得学生是她生命中的贵人。她的教育灵感来自学生,她成就了学生,学生也成就了她;她跟学生们一起笑、一起唱、一起欢喜。她属于学生们,因此多次婉拒升职的机会——这种喜欢就是那么简单、纯洁、真实、自然。

她一直坚守教育公平。她坚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便多出许多的“好学生”“好孩子”。于是,她的班诞生了五花八门的奖项:“小绅士奖”“金嗓子奖”“小暖男奖”“小才女奖”“吉他少年奖”“快乐天使奖”“小摄影师奖”……每名学生都在她心里,每个生命都值得她珍视,无关智商、性别、成绩、容貌、家庭……

生活中的钱碧玉远比书中做得更多——因事不能出席曾经的学生的婚礼,她感到惋惜愧疚。于是,特地起个大早,手捧鲜花,将美好的祝福当面送上再返程。这种惦记与牵挂绝非寻常之师可及。难怪,她的学生会在习作中对其素昧平生的儿子说声“对不起”,只因自己分享了本该独属于他的母爱。

学生们依恋她、敬仰她,而她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丰盈了自己的生命。这不就印证了她的教育思维有与常人不同的深度,她所追求的育人目标有与常人不同的高度吗?

“不拘一格”的背后,是智慧

有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就有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些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中饱含了钱碧玉的智慧。

她的智慧,体现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精神面貌的人——钱碧玉的教育中,时时处处都充满仪式感。与学生初次见面,有入学迎接仪式;年终岁末,有辞旧迎新仪式;毕业之际,也有告别祝福仪

式……这些仪式使师生相处的日子细腻而温暖,赋予学生充满能量的幸福感,成为学生生命中永远的美好记忆。

她的智慧,体现在不仅从外部解放学生,而且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她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生命创造力——她让出讲台,让学生成为主力军;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游历阿炳故居,参观东林书院和惠山泥人博物馆,真正做到创新求异、丰富多彩;她让学生“站在前排”,开展“开讲了”“朗读者”活动,而自己则是“站在学生身后鼓掌的人”。她的学生都是有智慧、会思考、有能力、自立自强的人。教育不是圈养,是培养。这一点,她做到了。

她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自愿的建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钱碧玉创造性地开设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聊课”便是其中的一种。开学初,她通过“聊课”在学生心里种下3颗优质的种子:想念、美、幸福。不知不觉中,聊着聊着,心灵碰撞了,情感交融了;聊着聊着,教育目的不留痕迹、顺理成章地达成了。我想:钱碧玉的学生一定比别的孩子更能捕捉美好、体悟美好。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许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但是他们一定能够积极面对。因为,多年前播下的优质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终能阻挡一切生活的风雨大浪。钱碧玉不就在做这种无痕无为却大有作为的智慧教育吗?

她的智慧,还体现在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她的班级中,每名学生都有存在的价值。人人有岗位,个个有才干。负责每天值日的是“快乐小当家”,负责发放报刊的是“快乐小报童”,负责搬运纯净水的是“快乐搬水员”。小夏是电脑高手,钱碧玉发挥其所长,将编辑班级《作文报》的重任交给他,他成为“班报小编辑”。被信任、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钱碧玉用自己的方式暗示学生:“你可以!你能行!你真棒!”她信任学生,学生也不会辜负她。于是,她的学生接纳自我、认可自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困境;于是,她的学生都有了闪闪发光的机会。

面对这些稚嫩的生命,钱碧玉以情怀和温度耐心陪伴学生成长,为学生启智润心。这是人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