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与众不同的格局与智慧 让阅读成为“越读” 四时常吐芳姿媚 用温润家书开启家庭教育新天地 打开论文写作法门的通关密钥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随笔】

用温润家书开启家庭教育新天地

——读《越洋家书——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家庭教育样本》

□ 刘昌宇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们借助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进行对话和沟通,早已成为常态,即使是千里之遥、万里之外,依然能实现迅捷的“云交流”。在书信往来越来越式微的当下,一封来自遥远故乡的家书,反而显得愈发珍贵。《越洋家书——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家庭教育样本》,就是这样一本意味深长的“家书”。它将“60后”母亲与“80后”儿子的越洋对话坦诚地展示出来,涉及升学、成年、求职、婚姻等话题。书中提出的“双向养育”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陆波和彭英之是一对母子。这场对话始于儿子彭英之16岁那年赴英美留学之际,时间长达16年。书中,陆波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在与儿子探讨异国留学等话题时,凭借对全球化时代家庭教育的理解,通篇用关怀和慈爱与儿子展开心与心的交流。80封意味隽永的书信,除话教育外,还谈文学、理财、感恩、人生哲理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全社会都在有意淡化“考试与成绩”的话题,但淡化绝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书中,对儿子在每次考试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成绩与升学之间的关系,陆波都予以理性的分析和回应。她建议儿子,对每次考试都应有一个自我评估,“以帮助自己在今后的考试中做得更好”。对于促成儿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陆波从晚上10点半关电脑这件事说起,强调高度自律是提升留学质量很重要的环节。就具体的学习方法,她告诫儿子,不要指望在同一时间内做很多事,“要专心做好一件事,分心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对于儿子的留学,陆波认为,学有所成,报效家国,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故而,她在信中反复提醒儿子,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解社会和科学发展方面,在读书问题上切忌急功近利,唯有“做对社会、对人类有利的事才是真正的人生乐趣”。对于儿子用记账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留学费用,陆波敏锐地体察到他的心智变化,在信中称赞他长大了,懂得了生活的艰难,懂得了感恩,这将有助于儿子的留学之路走得更平、更顺。

除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外,出国留学还会遇到异域文化的浸淫等问题。对此,陆波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平淡冲和地告诉儿子,有差别的东西方文化才能体现不同的美丽和韵味。因此,身处异国他乡,在求知的同时,也要抱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包容态度,“学会欣赏东西方文化不同的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尤其应该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为此,陆波专门从文学的角度,跟儿子谈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要求他从最基本的写作入手,写最熟悉的事物——“选一个最小的题目,把它写得完满”。此外,在求学之余,也要利用空闲时间多研读一些文学经典,以增强文学涵养。

书中,陆波亦从人格塑造、情感教育、自我管理、人生成长等方面,与彭英之敞开心扉,谈留学生如何利用宝贵的求学时光,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个人思维,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对于母亲的殷殷关切和教育启发,彭英之也借助小小的书信,畅聊了异国求学和游历世界后的深切感悟,传递出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思考。母子二人的“鸿雁传书”,堪称高质量、有品位的“双向养育”。虽然远隔重洋,但阻断不了他们对教育、文化、人生、操守等议题的探究。陆波在解惑的同时,作为高校讲师的她,也在不断成长,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到人格塑造的强化,使她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彭英之从母亲春风化雨似的布道中,同样受益匪浅。从自身的情感教育到领悟留学的真谛,他已不再是一名单纯的“学霸”,而是从一封封温情脉脉的家书里,汲取着丰富的精神滋养,学有所成,最终实现了报效社会的宏愿。

这本书用朴实无华的缕缕温情,开启了家庭教育的崭新天地。一封家书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启迪大众,只要用心、用情,书里、书外处处都是施展素质教育的广阔舞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