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单引领自主学习有妙招儿
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设计预习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引,让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呢?
妙招儿一:有效阅读,提取有效信息。阅读是预习活动的第一步。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才能感知到知识,也才能逐渐提取到有效信息。数学预习过程中,学生受认知维度的限制,往往缺乏主动阅读意识。因此,设置预习单时,我首先从阅读活动着手,引导学生充分读。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批注和标记,提取出关键信息。例如,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第一课时,我在预习单上这样要求:“阅读第一课时内容,将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有了具体要求,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方向,就会积极行动起来,认真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阅读边勾画他们认为重要的关键点,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的观点、疑问记录在课本中,为课堂学习做铺垫。经过细致阅读,学生很快能将重要的内容提取出来。
妙招儿二:寻找关联,突破解题障碍。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潜藏着某种关联。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梳理出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在预习过程中,我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主动寻找知识间的关联。让学生在厘清知识的同时,精准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学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第二课时,我在预习单上给出这样的引导:“阅读插图内容,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中蕴含的信息梳理出来,并标明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顺着任务单展开探索。很快,一张张色彩艳丽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知识点一目了然,它们的关系也随之浮出水面。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出来,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活动,并快速突破学习障碍。
妙招儿三:尝试实践,完成知识印证。设置预习单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进而展开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思想和理念应该渗透到预习单设置中。所以,当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和梳理后,我总是及时给出训练题,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完成认知升华。当然,因为只是单纯的预习,教师还没有系统讲解,所以在设置训练题时,习题的难度系数必须降下来。学生只要能够顺利完成简单的训练,就是成功。在学习《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我首先给出详尽的预习单,让学生顺着预习单的引导很快完成对文本知识的学习与探索。而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必须借助训练的形式检验。于是,预习单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训练:“2.3×3=? 15.2×0.8=?0.33×55=?”由于预习充分,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解题活动中。学生在练习题的推动下逐渐进入学习中心,夯实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预习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显现。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全做对,说明他们的预习成果显著;如果出现失误,说明需要再次夯实预习活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预习单设计都是科学有效的。
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注意给学生规划出一条清晰完整的预习路径。首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突破例题的解题障碍。最后,尝试实践,完成对知识点的推理和印证。3个小妙招儿让学生在预习单的引导下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技巧,克服了学习中的难关,灵活应对各种挑战。这样的预习才卓有成效,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