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教新法 提质培优赋能 全力擘画革命老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类型定位,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法律地位,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规律等方面有突破、有革新,全面指引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令人颇感振奋。
临沂市地处革命老区腹地,人口达1200万,是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共有41所职业院校,其中,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生共17万名。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基础建设,打造创新发展高地。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确立由市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实施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4项工程,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市7个县区异地新建了高标准的现代化职业学校新校区,4个县区实施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县区公办职业中专全部被列为省级规范化建设项目,3所学校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9所学校入选省级示范性中职建设项目,8所学校入选第一批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验收。职业教育形象日新月异,职业教育的口碑和吸引力逐年提升。2021年,有2182名入学分数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有2047名普通高中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就读。
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普职融通,发展规模逐年壮大。临沂市始终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确定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计划,统一平台招生录取,推进职普协调发展。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改革,制定《临沂市高中阶段学校普职融通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打通普通高中学生转入职业学校通道,不断拓宽学生成才路径。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结合临沂市产业发展方向,对接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供给,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10个,每年调整专业设置。
夯实内涵建设,实施精细管理,发展魅力逐步展现。建立完善全员参与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创新实施师生同赛、推测与抽测并行机制,保证了大赛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益性。近几年,全市学校在技能大赛中,成绩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2块、银牌1块。做精做细学校管理,印发《临沂市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在全市中职学校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管理制度、学校建设、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制定规范,实行目标导向,指导学校结合校情探索实施路径,形成“发展定位精确、领导管理精心、校园和谐文明、教师业务精通、教学科研精细、办学质量精优”的良性发展格局。
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成长路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建设京东校园馆,支持职业院校与京东、阿里等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里,让专业长在产业链上。各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互派人员,联合开发教材,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各中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数量超过500家。拓宽人才成长路径,5所中职学校与临沂大学建立了“3+4”“3+2”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制,五年制高职专业点达110个。
主动担当作为,响应重大战略,服务效能全面提质。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目标定位,在全市启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三助一促”专项行动,着力促进职教高地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双向契合、双向互补、双向赋能”,共有17所职业院校定点帮扶19个村镇社区,有3所职业院校与当地政府开展联合办学。
研发立体教材,深化“三教”改革,育人质量稳步提升。瞄准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不断在教师、教材、教法方面深化“三教”改革。在教师方面,加强教干教师培训,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开展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班。在教材建设方面,牵头开展立体化教材研发工作,统一教学理念与思路、统一课程、统一实训、统一教材、统一标准,以信息化支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批4个专业22门立体化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
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这既是我党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又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临沂市将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临沂“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的奋斗目标提供
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