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花式课后服务”托起农村娃的“七彩梦” 用好督导“”指挥棒” 全力护航教育教学 “心灵画师”徐延峰:一幅水墨绘出七彩校园 新泰:为农村教师队伍“强筋壮骨” 龙口市扎实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学区 因地制宜开拓劳动教育新样态 沂水县 数百名垂钓协会会员成为防溺水工作志愿者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新泰:为农村教师队伍“强筋壮骨”

本报讯 教师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只有着力建强队伍、优化配置、正向激励,才能让农村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新泰市不断在机制上寻求创新突破,激活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四个一批”盘活教师队伍资源。确立每年核定一次教师编制和“四个一批”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采取“招考一批、顶岗一批、回引一批、返聘一批”的方式,补充教师460名、顶岗实习591人次,做到了有缺即补、按需补编。今年,研发创建“教师智慧管理平台”,把全市各学校的课程设置、岗位管理、任课安排及教师年龄、学历、课时量等基本信息录入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师资配置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市统筹调配。今年以来,共向农村中小学调配教师160多名,优化了基层学校的年龄层次和学科结构。

“轮岗支教”向薄弱学校倾斜。采取交流轮岗、“三区支教”、干部下派等方式,畅通城乡教师交流渠道,提升农村学校治校能力和教学水平。今年,进一步明确偏远乡镇的偏远学校为支教重点区域,集中力量派员帮扶、以优带弱,促进城乡学校共同提升。近5年来,累计向农村薄弱学校选派支教教师1780名、名班主任名校长159名,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今年以来,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闫素珍坚持团队引领和学科带动“两手抓”,依托由其主导创立的“和乐”班主任工作室,先后主持省级课题3项、泰安市级课题3项,组织班级管理论坛5次、课程思政研讨会4次,引领农村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教研等方面获得了全面提升。“作为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把农村班主任队伍带好,我们责无旁贷。”她说。

“借力引智”打造“乡村名师”蓄水池。开展师德师能“双提升”行动,建立“研学训赛”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山东师范大学等6家单位合作,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经费,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今年,与山东女子学院合作举办的首届学前教育专科提升班毕业,248名幼儿教师取得专科学历,全市幼教队伍的综合能力实现大跃升。与齐鲁教育研究院合作,为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进阶式”培养骨干教师,每个乡镇挑选30名一线教师组建“强师赋能研修班”,通过名师授课、名校研修、专家指导、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利用两年时间进行系统性、跟踪式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扎根基层、业务精湛的乡村教育名师,辐射带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多劳多得”立起“干事创业”风向标。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三项”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聘任管理和分级聘任三项制度,在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且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同时,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对不上课、不能上课、课时量不足的封存现有职称不再聘任,打破原有的“大锅饭”格局;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结果,每年拿出教师总数20%的名额,聘任到高一级或高两级岗位,为2000名左右教师兑现工资待遇600多万元,充分发挥制度的正向激励功能,切实做到多劳多得、绩优酬高,调动起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刘玉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