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教育为班级文化铸魂
“老师,谢谢您给倪翠带来的进步!”读着倪翠妈妈的短信,我的心情激动起来——这是我接手这个班后,第一次得到家长的肯定。
我接手的这个班综合评价较差,任课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串令他们记忆深刻的名字和一个个颇有感触的故事。我仔细听着,努力观察着,希望早一点找到引发班级发生变化的突破口。
倪翠像个假小子,大大咧咧的,学习成绩不好,遵规守纪的习惯很差,但在班里是“领头羊”,影响很大。于是,我把她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对象,她也就成为我第一名家访的学生。原来,这孩子成长于单亲家庭,妈妈含辛茹苦地照顾她。倪翠很懂事,主动帮妈妈干农活、做家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特殊的经历,她对身边的一切都不太友善,经常惹麻烦。对此,她的妈妈非常烦恼。
走出倪翠家门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跳跃出一个词——“劳动”。啊,我找到突破口了!作为班主任,我要用好劳动课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让劳动统领起全班学生的“心”。
为借助劳动教育树立班集体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我主动向学校申请了一项硬任务——照管教学楼前一块面积50多平方米的花园。花园管理的标准是没有杂草、没有垃圾、没有践踏痕迹,根据需要浇水。明确了任务后,我引导全班学生利用班会课分析探讨如何完成这项工作。在全班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周密计划下,每组都有了具体分工,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我有意将倪翠任命为“劳动指导”,让她负责劳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实战开始后,一切都进展顺利。这让我感到意外。原来,倪翠预先对几个组长进行了培训,所以尽管有很多学生最初的动作生疏,却井然有序,达到了“事事有人做”的目标。倪翠身上的闪光点得以显现。
经过几次劳动,花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对我班进行了大力表扬。学生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违纪现象越来越少,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快了,他们的责任感更强了。值得一提的是,邵利华等几名学生针对“大水漫灌”费水费力的问题开动脑筋,利用饮料瓶制作了滴灌器、喷灌器。这样做既节约了水,又实现了浇水“半自动化”和“因需浇水”。
我乘胜追击,用心为学生们创设劳动机会。有时还为一部分学生量体裁衣,在看似无意中让他们多参加劳动。他们一边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收获为同学服务的快乐。文庆是名不太爱与人交流的男生,我就把提醒同学们戴口罩的任务交给了他。他勉为其难地接受后,我每天都关注他的完成情况,并随时督促他。现在,他已经能够和同学们顺畅交流了。刘凡等几名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总说自己不行。于是,我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在倪翠的带领下承包为班级劳动基地翻土和为豆角搭架这两项需要体力和毅力的工作。每次完成任务后,我都让他们写出劳动心得并贴在交流墙上。看着作文本上“我筋疲力尽了,但是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这点苦算什么”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生活中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韧劲在慢慢生长。当然,在劳动的过程中,倪翠也重拾了信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班里成绩进步最快、表现最突出的学生。
劳动过程中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很多学生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对别人的成果往往指手画脚,甚至“动手动脚”。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并尊敬他人的劳动成果?我想到了劳动游戏。于是,所有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每名学生都有两种身份,即劳动成果创造者和破坏者,两种身份互换体验。例如,清洁工刚打扫干净的地面被人扔了垃圾,工人做好的产品被人打碎,画家即将完成的作品被人涂抹乱了,等等。一个个游戏完成后,每名学生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通过换位体验,大家认识到,尊重别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是真正爱劳动的表现。
尝到了劳动育人的甜头后,我没有满足于仅仅使学生在校内动起来,而且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我联系家长,请家长重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并且给孩子提供分担家务的机会,如洗菜、洗衣服、整理房间、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在生活化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慢慢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逐渐养成自主劳动的习惯,学会了体贴家人。全班学生更是人人都遵规守纪,拧成了一股绳,成绩、卫生、纪律等方面都进入优秀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班级管理中用劳动立德树人,激发每名学生的进取之心,将劳动培育成班级文化的灵魂,引领学生把劳动与学习生活融合,让他们学会独立,逐步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厚植劳动意识,养成真心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出力出汗、增强体质,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