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 立足教育需求侧 奏响惠民三部曲
本报讯(通讯员 刘涛)今年以来,潍坊高新区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服务思维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平台建设为主线,全面推动教育惠民资源再扩容、惠民形式再创新、惠民质量再提升。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作为”,让服务更贴心
该区围绕群众需求,将惠民文章做精做细,构建线上线下双轨问题征集机制,借助潍坊高新教育惠民平台、教育惠民一码通等线上平台和《致家长的一封信》《教育惠民需求单》等多种渠道,征集群众个性化惠民需求2700余条,为惠民服务精准化、科学化实施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大观学校学生窦悠然的家长说:“没想到学校的服务这么贴心。我在公安系统工作,单位临时性工作比较多,有时不能按时接孩子,学校在保卫科设置了学生接送等待区,值班教师和保安人员协同负责孩子的安全,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类似的故事在高新区的学校、幼儿园每天都会发生。为让惠民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更加多元,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全区各学校全面开放了图书室、乒乓球室、舞蹈室、体育馆、美术教室等资源设施,统筹教师资源,开设劳动、文体、艺术、科技等特色课程936门,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实现了“一生一课表”。多元课程让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变得丰富多彩。
高新区将家长需求时刻放在心上,推动实施延时服务无缝衔接。各学校根据家长上下班时间建立“弹性入学+弹性离校”“错时错峰离校”机制,21所学校为家长中午接送困难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根据学生情况,延时服务期间灵活组合作业辅导、社团活动、微主题活动、家校沟通“四时段”,完善服务链条,以全闭环服务链条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变“一方单维”为“一主多维”,让资源更丰富
该区以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以家校社三级平台建设为载体,持续丰富惠民服务资源包,让学生们有得选、选得好。近年来,先后利用潍坊市中医药博物馆、潍坊市科技馆、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等7处场所,设立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构建了“专家智库+资源智库”两个平台,以专业资源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汶泉学校学生刘兴霖说:“我们学校今年建设了立体化劳动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养殖各种小动物,我学会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这个月,我认养的黄瓜已经开花结果啦。看到小黄瓜一点点长大,我真是太高兴啦!”
全区紧紧抓住课堂育人主阵地,持续做大校内育人资源“蛋糕”。各学校结合实际,在“1+X”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化课程模式,打造了学校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品牌。如东风学校的“三源模式”课程体系、清平小学的“IEH课后服务模式”等,为学生搭建了全面成长的平台。东风学校学生刘悟坤说:“以前,我放了学还要参加课外辅导和各种兴趣班;现在,这些课程学校里都有了,我不需要再到外面上课了,每天回家后就可以读读书或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感觉轻松了好多。”
全区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科学搭建交流平台,对接各领域资源,引入专家团队、社会公益组织、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等团队,为学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有特长的家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为学生带来了更加真实的体验。高新双语学校武术社团校聘专家尹纯雄说:“‘武术进校园’的开展,让传统武术落地找到了切入点。看到传统武术能够在校园里焕发生机,我感到很欣慰、很高兴,也为自己能为学生们成长贡献力量感到骄傲!”
变“扁平管理”为“立体管控”,让服务更科学
该区聚焦服务惠民质量提升,持续优化督导考核方案,以全体系、全闭环考核评价为抓手,以多元力量凝聚为依托,发挥党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了多方联动机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护学岗”,对校园周边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进行巡查管控,为学生上放学安全保驾护航,筑牢了校园安全“铁篱笆”。大观学校家委会主任陈娜娜说:“今年的疫情防控形势又很严峻,但我们对孩子们的防疫安全问题却一点儿也不担心。现在,高新区为每所学校都配备了校医。早、中、晚放学时间,学校门口都有公安局、交警队的工作人员执勤,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安全担心了。”
以分级包靠机制推动教育惠民落地落实,全区建立了区、校、年级三级网格包靠制度,聘任区级网格管理员21名,校级网格管理员107名,年级网格管理员470余名,以网格化管理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为让学校惠民服务工作开展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全区制定了惠民服务清单,涉及服务惠民内容47项,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所有服务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流程。学校梳理“底线+风险”两张清单,制定隐患台账及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范,以标准化服务提升惠民工作质量。潍坊教育局高新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高新区实施了教育惠民专项提升工程,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转变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借助信息手段,全面提升教育惠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优质教育服务推动全区高品质城市建设进程,让教育成为高新区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助力高品质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