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践行“双减”的“高地”
本期主题:“双减”下的课堂之变
本期嘉宾:五莲县教体局局长万兆博、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于莉、胶州市北京路小学校长张坤霞
从“顶层推动+基层创生”
到“为素养而教,为思维而教”
记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双减”工作有效落地的根本。作为一方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把好方向盘,着力推动课堂教学建设?
万兆博:要落实“双减”政策,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一体化推进课堂改革。一是举棋定向,明晰改革路径。我们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遵循,明确“为素养而教,为思维而教”的改革方向。举办全县课堂改革启动会、思维课堂建设报告会,印发思维课堂建设、“教学评一致性”等课堂改革意见,廓清教师的改革理念。实施“顶层推动”与“基层创生”双轮驱动战略,注重典型培育与经验推广,保障课堂改革行稳致远。二是开展课堂达标,演练课堂模型。分县级和校级两个层面对全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考核达标,突出学科特质,具化、实化学科课堂教学模型。目前,共有3267名教师通过课堂达标考核,达标率接近70%。三是开展教学能力竞赛,锤炼教学能力。印发教学竞赛实施方案,分步分年龄段开展全员教学素养知识测试与教学能力展示。目前,我县以“知识传授,讲解练习”为特征的教学生态得到明显改善,问题导学、任务驱动、活动展示等课堂的表观特征非常鲜明。
在教师的“教”上做减法,在学生“学”上做加法
记者:落实“双减”政策一定要坚持质量导向,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实现从“教师教得好”到“学生学得好”是否有捷径可走?
于莉:我们在教师的教上做“减法”,在学生的学上则做了“加法”,力求通过“三讲”——不同学科围绕3种不同内容分3个不同时间段开讲,通过3个不同平台进行展示评价,让学生敢交流、会表达。
以数学学科为例。首先在内容上有“三讲”。依据学生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差异,分3个层次讲:第一层关注基础问题,主要讲易错点、重难点、学困点;第二层关注能力的提升,主要讲思维含量较高的题目;第三层拓展开来讲数学趣题、古题等。在时间上也有“三讲”,主要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三分钟人人讲,不规定内容、不限定形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开讲内容。课中“小老师”讲,讲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小组合作时围绕主问题讲思路,小组成员互动质疑争辩。课后的“讲”主要是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围绕以上3个内容选讲,有的讲数学阅读、实践活动、益智游戏等,有的讲数独、鲁班锁、数学黑洞等。学生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教师讲评。此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数学窗口,开阔了其视野,激发了其兴趣。去年,在山东省“数说中国”活动中,我校学生贾茗乔讲的《数说中国铁路》荣获一等奖。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记者:“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是一道必答题。这就需要学校切实提高教学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怎样才能找到着力点?
张坤霞:课堂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逻辑起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着力点。
一是“学卡”支撑,根植合作。课堂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以“学卡”为支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卡”就是“学习指南”和“学习卡片”。“学习指南”是将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进程,即教会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学卡”的运用有效落实了教师“封口、放手”的要求,在低年级培养合作意识,中年级培训合作技能,高年级巩固合作习惯,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落到实处,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二是“四助五环”,模式建构。“四助”是运用小组保障、问题引领、学卡支撑、思维工具辅助教学;“五环”是指合作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即“情境引入、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反思评价”。“四助”是方式和保障,为课堂提供支撑;“五环”是方法和步骤,为教学提供路径。三是多师课堂,合作赋能。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优化集聚效应,我们尝试多师课堂:一人主讲,多人辅助;扬长共享,走班上课;多人主讲,优势互补。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指导“学生的学”,从“固定任课”到“走班上课”,从“单一授课”到“学科融合”,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