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于漫谈中洒雨露 把迷途的灵魂摆渡到希望的彼岸 如何引导学生“深阅读” 构建写作教育的葳蕤桃源

第6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6
【书话聊斋】

如何引导学生“深阅读”

□ 滕州市姜屯镇大洪疃小学 朱磊

当前,如何引导学生“深阅读”成为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近日,我读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本教育学家斋藤孝所著的《深阅读》一书,深受启发。

该书作者将自己的阅读经历贯穿其中,指出了阅读的意义,介绍了选书和读书的技巧,对如何进行“深阅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启发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注意以下5点。

一是多问多思。作者认为,即使拥有再聪明的头脑,若不问不思,也不利于提高读书的效果。如果带着问题去读,不但更容易吸取书中的营养,而且能提高读书的兴趣与持久力,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启示我们,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阅读李白和杜甫的诗词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同是唐代诗人,为什么李白的诗歌多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而杜甫的诗歌多是反映民间疾苦的呢?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二是阅读速度。作者认为,读书的速度要根据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阅读目的来确定。就像开车一样,不同的路段要挂不同的挡。作者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认为有的书10分钟就能读完,有的书要花10个小时,而阅读一些难懂的哲学类书籍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这启示我们,阅读速度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尽量做到精读、略读、跳读相结合。比如,在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法。通过泛读,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情节;通过精读,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和意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于一些精美的散文类读物,因为其语言优美,结构巧妙,可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以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说理性、哲学类阅读内容,可以跳过去,先读能够理解的部分,然后读难懂的部分,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是朗读。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学习语言类学科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之所以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是因为朗读需要调动“眼、脑、口、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这种方式,第一能提高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书中内容。第二,能发挥语言的感染力,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使读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第三,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此,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注重朗读。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实效。

四是“输出”。文中讲的“输出”是指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读的内容表达出来,或用文字写出来。比如,可以讲给身边的人听,也可以写出来,还可以通过读书会与一群人讨论。这种阅读方式,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启示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手抄报展览等,以此检验读书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是时间。作者认为,读书需要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比如,可利用学生早晨到校后和上课前这一时间段,开展晨读活动;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自由阅读;倡导学生利用睡前这一时间段,翻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随便浏览几页,伴着书香入眠。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等公交车、坐地铁等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等等。这样既能扩大阅读面和增大阅读量,又能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

总之,在《深阅读》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读书多年的经验以及自己身边的例子,讲述了整个读书的流程,既丰富又通俗。《深阅读》对引导学生“深阅读”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非常实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