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双减”改革看潍坊 家校社志同道合助力“双减”软着陆 以教育评价改革“龙头工程”为“双减”筑基 百年校园里的新图景

第5版:关注·“双减”改革看潍坊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双减”改革看潍坊
05
【家校篇】

家校社志同道合助力“双减”软着陆

□ 通讯员 赵云福 毛永佳 记者 孙荣光

不到一年时间,一所濒临撤并的农村初中——昌邑市石埠中学从每年流失近百名学生到今年回流了80多人,教学质量也从倒数第一名“飞升”到乡镇同类学校第二名。使这所乡镇中学实现华丽转身的原因,正是潍坊“家校社共育”办学治校理念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潍坊市从减缓家长焦虑入手,从家庭教育“源头”抓起,影响家长观念,让家长理解“双减”、认同“双减”,达成理念共识,持续释放家长的“双减”焦虑,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家长成为“双减”的支持者、助力者和同行者。

普及家长课程,引领家长读懂孩子

做“双减”的支持者

“双减”政策落地后,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给家长带来新的挑战。潍坊市开发包含普及性课程、针对性课程、线上课程在内的“三合一”家长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优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能,实现“校内校外、城市乡村、线上线下”家庭教育三个“全覆盖”。

校校设立家长学校,构建家校社共育阵地。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校校设立家长学校,组建起一支由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组成的校内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形成有师资、有课程、有活动、有评价的“四有”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开发普及性课程,实施家长全员培训。制定了“一年四次八课时”的《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研发了国内首套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的家长课程读物《牵手两代——幸福路上》,探索形成了以“视频导课、现场研讨、问题总结、作业巩固、微课延伸”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有效解决了年轻教师家庭教育经验不足、家长参与课程体验性不强等问题。

开发针对性课程,开展家长精准培训。创新开展了“家庭教育乡村行”活动,组建了300人的专家讲师团,奔赴广大乡村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现场咨询,惠及家长600余万人次;针对城区家长不同的家庭教育需求,设立了市、县、校三级“父母大讲堂”教育惠民公益讲座;针对有特别教育需求的家长群体,开展“四个一”(幼儿园小班、小一、初一、高一)家庭教育衔接课程、“开学季”心理健康调试课程等专题课程,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菜单式选课。

开发建设网络课程,满足家长个性化学习需求。该市了成立中国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数据化、可视化呈现家长教育需求画像,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扫除家长“唯分数”的教育误区。研发国内首个集家庭教育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和数据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向全市家长免费开放,以微课形式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日活跃用户突破50万人次,指导服务家长数量累计超过15亿人次,实现了全市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学习”。

引领家长“行有所导”当示范

做“双减”的助力者

家长不仅仅是教育的学习者和受益者,也是家校社协同中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科学的家庭教育引领可以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助推器,拉长学生成长“木桶效应”的“素质边”。

组建7级家委(联)会组织,打开家长参与教育的窗口。潍坊市将学校家委会建设纳入学校“四会一核心一章程”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组织开展“我讲我的家长委员会故事”“家长开放日”“爱心护航”等家校共育活动。各级家委会动员组织广大家长有序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成功搭建了良好的家校沟通桥梁;家长积极建言献策,成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开展“爱家”“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书香之家”评选等家校共育活动,重新定位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侧重点,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双减”正能量。开展家庭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四进”宣讲活动和“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当好“双减”教育政策的“翻译官”“传声筒”,让家长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从了解到理解、到信任、到助力的蜕变。

设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家庭教师“零距离”指导家庭教育。每校按照1:500的师生比例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与家庭教育总协调员做好配合,以线上与线下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咨询,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保障家长关于课业学习和教育方法的困难可倾诉、困惑可求助,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该市将落实“双减”政策作为评选“潍坊好家长”的首条标准,进一步厘清家长的职责权限,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以此为准则评选出首批“潍坊好家长”2931名,会同7级家长委员会15万名家长志愿者,组建起“百千万家长讲师团”,利用职业优势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和生涯教育,“行有所导”打开学生成长新“视”界,通过“言传身教”让家长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同做落实“双减”政策的宣讲者、传播者、助力者。

家校社“志同道合”

做“双减”的同盟者

落实好“双减”政策,优化教育良好生态,需要家校社各方通力协作,各负其责,构建起高质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倾听”家长参与教育的心声。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作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总工程师”“学科带头人”“咨询师”“秘书长”,肩负保持校内各项工作连续性和同家庭、社会各方沟通联络的重要职责。潍坊市还在全市1107个社区设立1111名社区教育协调员。“两员”协调联动,搭建起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纽带。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的“教育惠民一码通”,全天候征集“双减”建议及问题,使家长关心的“双减”问题能够“码上问、马上办”。结合学校服务能力、社区居民数量建立网格化“教育惠民服务网”,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向个体延伸、公共决策科学化向治理转型、公共资源便捷化向共享拓展。

拓宽家长参与教育的渠道。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驿站”建设,全市共建成1502处“家长驿站”。在为家长提供“遮风避雨”人性化服务的同时,常态化开展“微家访”,健全“家长吹哨、学校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家长诉求落实台账,将解决“双减”问题融入家长接送孩子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家长会、开放日、接待日、家访等活动,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到校座谈,征集家长推进“双减”工作的“金点子”,使广大家长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坚定同盟者。

潍坊市依托家校社共育机制落实,让“双减”迅速从概念到理念、从认知到行动,并转化为家长的行为自觉,以家风带学风促社风,让落实“双减”政策真正成为一份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股份制”事业,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教育生态获得改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