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评价改革“龙头工程”为“双减”筑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重的背后,是评价出了问题。不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双减’就很难落地落到位。” 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魏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潍坊市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创新完善评价机制,为全市教育新生态的形成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完善履职评价机制 保持教育优先定力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为“双减”落地提供坚强保障。为此,潍坊市委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印发《潍坊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述职报告必述内容,将“双减”落实情况列为党政教育履职评价重点。
“我们发布《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构建起区域教育治理评价、党政履行发展教育职责评价、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评价、学生“五育并举”评价为一体的“1+4”评价体系,树立起鲜明的教育优先发展导向,引导党委、政府将资源要素向教育集聚。”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井光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此外,潍坊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每年确立一批教育民生实事,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师待遇保障等事项。2022年,潍坊市政府确立的40件民生实事中,教育民生实事就占了12件,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社会承诺,全力推进落实,着力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学校评价机制 发挥减负提质效力
“双减”的实施,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潍坊市以加快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评价标准,建立“基础规范+创新发展+满意度”的学校评价体系,基础指标突出学校必须做好的37项底线清单,创新指标围绕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展开。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出台对应评价办法,以明确的指标清单引领学校将“双减”落到实处。
“在办学质量评价方面,潍坊市印发的《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出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4类评价办法,为我们开展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诸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朱美荣告诉记者。
一年来,推动学校课后服务提档升级也是潍坊市推进“双减”的重要举措。该市先后制定了《潍坊市课后服务课程设计指导》,推出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与潍坊学院、潍坊市科技馆等合作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实施“作业时间、自主(社团)时间、微主题时间、家校交流时间”4个时段精准服务,成功打造了具有潍坊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今年暑假,潍坊市继续面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开展免费暑假托管服务,本着“相对集中、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选定托管学校,学生及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参与托管服务的教师主要以学校党员干部、优秀教师、育人标兵、青年教师为主,积极吸收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家委会成员、“五老”志愿者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一并参与。所有参与人员志愿服务,全心全意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托管服务。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释放“五育并举”潜力
作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全省普通高中综合改革试点市,潍坊市不断完善中考招生评价,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突破口,相继出台思政课、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等实施意见,促进“育分”向“育人”转变,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制度,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成绩呈现等标准,凸显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量表+标志性成果+基本’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纳入中考,与语、数、英3科等值录取,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井光进谈道。
据悉,在中考招生中,潍坊市扩大高中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权和学生选择自主权,建立“6选4”录取机制,普通高中依据办学特色自主确定录取科目,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学科优势和个性特长。为此,学生们不再争先恐后地上培训班补短板。这既有利于学生自身兴趣特长的培养,又切实减轻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增强教书育人活力
长期以来,如何破解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困局,成为教师队伍管理的一个难点。对此,潍坊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节课、关爱每名学生。
“我们制定师德考核10条意见,划出教师不得逾越的‘36条红线’,建立涵盖9.6万名教师的师德考核数据库;坚持‘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交由学校‘一校一方案’、85%以上教师通过后实施,并实行师德考核前置审核,师德不过关‘一票否优’。”潍坊市教育局人事人才科科长徐媛媛说。
为科学评价教师业绩,潍坊市将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关键指标,摒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评比事项,制定20条教师减负落实清单,实施建立教职工子女成长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关心、促进教职工子女成长,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学院、推选青年教改先锋和乡村优秀青年教师、鼓励各县市区探索设立教师奖教基金等“教师关爱十大行动计划”,通过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充沛的精力带动学生“双减”。
完善社会评价机制 汇聚共建共享合力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们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参与学校业绩考核、校长职级评定、教师成果认定等考评项目,坚持同行评价、专家评议,有效提升了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安丘市教体局总督学吴坤祥告诉记者。
作为“双减”的重要保障,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也是潍坊市的工作重点。为此,潍坊市建立了教育惠民服务区、创设社区教育服务岗、完善家校权责清单、开设“教育惠民一码通”等,让家长充分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凝聚起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同时,创新常态化督查方式,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等问题,将全市划分为525个网格,组建1568个“网格员+责任督学”巡查队伍,聘请53名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监督评价工作。
“‘双减’工作关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将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工程’,列入重大研究课题,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县、校一体化统筹推进、一抓到底,为加快‘双减’政策落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教育发挥好牵引作用。”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全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