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巧用童谣教育孩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与鼓励 疫情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要接受孩子的一切 图片新闻 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家访是转化学生的良机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理论探索】

巧用童谣教育孩子

□ 蒋荣春

童谣简洁明快,童趣盎然,朗朗上口,深受少年儿童喜爱。鉴于此,家校双方要携起手来,用童谣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运用童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笔者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低年级学生晚上不愿意早睡、早晨不愿意起床的现象比较突出,以致他们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为此,我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早睡早起》童谣:“妈妈催我早点睡,闹钟叫我按时起。生活学习有规律,健健康康真神气。”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理解了科学的作息时间,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针对少年儿童在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我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童谣《勤俭》:“小小一粒米,不要瞧不起。爷爷奶奶常唠叨,粮食来得不容易。困难的日子你不知,浪费粮食真可惜,真可惜!”在吟诵过程中,孩子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运用童谣,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淡薄,存在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为此,在家长会上,我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童谣《环保》:“你拍一,我拍一,大家一起重环保;你拍二,我拍二,低碳生活不能少;你拍三,我拍三,看到垃圾随手捡……”在学校举办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会演中,我邀请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家长登上舞台,与孩子一起跳竹竿舞、朗诵童谣。一首首清新明快的童谣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童谣,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在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较多。有些学生情感淡漠,不懂得感恩父母,也不会关心他人。比如,我班学生小李整天怨天尤人,不仅对长年外出打工的父母心怀怨恨,而且对悉心照顾自己的祖父母恶语相向。通过家访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开展了“创编新童谣”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创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童谣,并开展了“朗诵新童谣”竞赛。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组织学生们打着手势为家长吟唱了这些新童谣。例如,有的学生对着爷爷唱道:“爷爷、爷爷不容易,辛辛苦苦种田地。每天送我上下学,无论刮风和下雨。好爷爷,谢谢您。长大后,我报答您。”有的学生专门唱给奶奶听:“奶奶在家最辛苦,买烧洗涮样样做。最早起来最晚睡,我帮奶奶敲敲背。”有的专门唱给爸爸听:“爸爸工作最操劳,东奔西跑常外出。我为爸爸倒杯茶,好让爸爸得喘息。”听到孩子朗诵自己编创的童谣,家长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潜移默化中,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他们学会了感恩长辈,学会了关心他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一名留守儿童的妈妈告诉我:“以前,儿子对我漠不关心;现在,我收工回家后,他一边吟唱童谣《妈妈》,一边为我泡上一杯热茶。我觉得孩子真的懂事了!”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邑镇中心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