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要与“减”俱进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课改实践】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济南七中努力构建守正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机制

□ 刘培亮 王盈

“戏”说语文课本剧展演

今年5月,济南市第七中学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教育的底色,也是教育的重要特色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济南七中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学校学科教育与德育活动中,建立起内涵丰富、具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机制,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底蕴,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情校情现状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现阶段的高中生是“00后”,是一代网络原住民。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巨大影响下,他们缺乏对历史与现实的体悟与链接,缺乏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内驱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不被感知,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一代青少年中出现了断层。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拥有的,需要长期熏陶、准确理解后才能日益深植于心底、内蕴于气质、外化于行动。

近年来,学校坚守“德育为先,因材施教,促进每名学生优势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将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挖掘、阐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以及创新实践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助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传统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

在3年的高中生活中,培养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华人文精神,是学校传统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滋养人、濡化人。在高中3年的学习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浸润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够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是学校“以文化人”的教育宗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外显与内隐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三、 “课程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双线工作机制,学科融合初见成效

为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地,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采用项目化专人负责制模式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高效实施;建立了教务处引领课程文化育人研究、政教处引领活动育人研究的双线工作机制。教务处组织学科教师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团队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完成对3个年级学科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与教学规划的制定,确立了语文课堂与地理课堂为学科主阵地,构建起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渗透无痕化、社团课程与研学课程系列化、校园德育活动主题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在课程文化育人研究方面,依托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细化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发挥其德育功能,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学校优化学科建设,构建了人文类课程、语言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等五大体系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在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感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语言类课程中融入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信的培养;艺术类课程以传统音乐与乐器为媒介,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的了解;在研究性学习与社团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接触与体验风土人情、民俗风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而理性的认知。

1.语文教学是传播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学校的语文教学不止于课堂上的45分钟。一是利用早自习时间,开展《乡土中国》的阅读活动。语文组教师赵沂明特别录制了《乡土中国》的视频与文字解读,配合该阅读活动推进实施。二是每学期开展“戏”说语文活动,充分利用教科书文本,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学习,进行自主改编、自主创作和自主表演,再现历史经典。三是开展“经典诗文咏流传”系列活动:唱悟诗经,举办“少年情怀总是诗”经典诗歌诵读大赛,感受穿越千年的至美语言与文化风景。四是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研学行”“寻找家乡英雄”系列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通过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胸中充盈着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地理教育不可缺失的土壤,也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广阔天地。学校地理组秉持地理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行式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目标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从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角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譬如,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及好奇心,树立养成对主动参与和合作共进的精神、理解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形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道德精神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等目标有利于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在教研活动中,地理教研组根据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特征,确立地理课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于“天人合一”“以义为上”“和合思想”3个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环境人口容量、人地关系问题等的探究,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例如,学生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在无私奉献中养育了整个民族。但截至目前,黄河上游植被遭严重破坏,下游泥沙大量堆积,影响黄河原有功能的发挥,保护黄河刻不容缓。这既是地理教材内容的要点,又是培养学生“以义为上”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

3.英语教学在落实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品质。在每周的集体教研中,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在研讨中设置“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专题模块,在教研中挖掘剖析融合点,在教学中实践深化融合点。其中,在“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等中华传统美德与教学主题相融合。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读思课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自强不息、团结救灾、齐心重建生活家园的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在“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中,包含“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技术”4个子语境,英语学科组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将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读思课《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将该课时的课程设计与中国文字发展和书法艺术相结合,以汉语在国际上作为外语的学习热度上升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时事话题作为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进行升华。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英语课堂教学重在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读思课《THE FRESHMAN CHALLENGE》的教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修齐治平、知常达变、脚踏实地的核心思想理念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等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不断进取的品质。学校还开展双语诵读儒家经典活动,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教学相融合,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工作,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现力,带动了“读译本,读好译本,读国学经典译本”的阅读风气,使学生们在提升英语语言素养的同时,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育教学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例如,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心养性;不仅是一种武术、体育活动,而且是一种良好的人文修养活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全面推广普及简化24式太极拳,开设太极拳社团,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认识,使其领悟传统体育蕴含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的民族,而在太极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以理相遇”的人文风范,展现了“和为贵”的平等交往原则。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尊重和理解他人,并能切身体会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5.在艺术课堂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艺术组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活动主要有民俗文化课、民俗绘画社团课、传统绘画黑白画社团课、书法社团课、民族音乐社团课、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课程等。以民族音乐课为例:每学期开设民族音乐理论学习8课时、民族音乐实践学习8课时、民族音乐鉴赏学习8课时,通过对民族音乐与乐器的初步了解,增加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地位及影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6.民俗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一个在高中阶段最容易植入教学的模式。2020年,学校在信息楼装修建成1000平方米民俗艺术馆,馆藏30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学校以民俗馆为依托,以实物为媒介,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历史,学习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好礼、精忠报国、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未来人生规划。以教师李梅凤的专著《山东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一书为校本教材,面向学生开展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教育。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有课程开发、有课时安排、有教学实施、有教师团队、有学生社团、有典型模式的特色课程。学生在艺术课与社团课时间,按照班级顺序观察与研究民俗馆中的物品,每班选择一件旧物作为研究对象,对选择物件的使用年代、工作原理、优缺点等进行探究,形成调查报告在班级和学校展示。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研究身边的人类物质文明,关注历史、关心生活,唤醒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对历史文物的热爱。

四、德育品牌活动有声有色

学校德育活动的重点主题为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努力使学生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1.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学校书香校园活动以传统诗词与朝代、黄河与中华文明、传统历法与节气为阅读关键词,在3个年级开展了《黄河与中华文明》《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蒋勋说宋词》等3本书目的阅读活动。为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与阅读效果,学校精心筹划,根据选课走班情况与班主任任教学科,优化分配图书,使书籍与班主任任教学科相匹配,并为每名学生配备了学校自行设计的阅读笔记本,提升阅读质量;在学校读书论坛活动中,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交流会,从师生各自的视角相互碰撞,加深其对久远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的理解。

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依托研究性学习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优选与高中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校本教材,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感受祖先的智慧,在生活化和具体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场景中,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对传统历法、节气以及相关传统饮食等研究阐释的微视频制作活动。开展关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围绕“查”“梳”“画”等步骤展开,让学生以自己的现实经历为结合点体悟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论文,在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获得一等奖。

3.开展“我们一起读红楼——知在红楼第几层”活动。语文教师李美瑛长于研究《红楼梦》,著有《我们一起读红楼》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策略》等书。学校在高一年级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学校社团,邀请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举办《红楼梦》系列讲座,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文学,体悟优秀传统文化。

4.开展思辨式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德育活动思辨式主题班会是济南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将培养学生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贯穿思辨式主题班会活动,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根植于心,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与高中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紧密联系。学校思辨式主题班会活动关注提升学生主动辨识的意识与能力,提高鉴别能力,真正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帮助学生养成、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校园风气。

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绩斐然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有3个年头。通过3年的课程浸润与活动熏染,济南七中学子逐渐成长蜕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年“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教育使得学生在丰厚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养品德、规行为;越来越多“诚信少年”、乐于助人少年、热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的少年出现在校园内外。学校传统绘画黑白画特色教学成绩显著,学生集体作品《腾飞中国》荣获济南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编演的舞台剧《赵氏孤儿》在济南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比赛中获一等奖;民乐团作品《大鱼》在济南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比赛中获一等奖;民俗毛线画《启航》在济南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比赛获一等奖。思辨式主题班会活动在2021年被评为济南市第三届德育品牌;“爱心义卖项目”被济南市精神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学生书法作品《陋室铭》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中学甲组一等奖……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辐射带动为拓展,以成果展示为助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济南七中正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校园新样态。学校希望,培养的学生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感;既是开放包容的时代新人,又是传承中华文化优秀特质的华夏儿女。

儒家经典双语诵读大赛

民俗与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现场

语文教师李美瑛的“我们一起读红楼”海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