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用童话浸润学生心灵 用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忙而有序做好疫情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小改变”换来“大不同”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有 感而发】

“小改变”换来“大不同”

□ 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 李瑞莲

从教30多年,我由一名教坛“小白”逐步成长为初中教学骨干,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无定法,要勇于在改变中求突破、提质量。多年来,我从改变授课方式、改变激励方式“两个改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知识乐园。

我的第一个改变是改变授课方式,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一直承担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任务,历史学科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点很多。我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增强自信、展示自我的舞台。如,讲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每年8月1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因为这是很简单的问题,所以学困生都争着回答,我借机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再如,讲到某个历史人物时,我让学生自主上台表演,把人物形象特点用生动、接地气的寿光话说出来,还可以自己加上表情、动作等。结果,整节课高潮迭起、掌声阵阵,那些基础稍弱的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上台表演一番。这个环节鼓励了那些平时不敢上台表演的学生,使他们树立了学好历史的信心。此后,无论我怎么提问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们都能对答如流。

我的第二个改变是改变激励方式,让背诵变“被动”为“主动”。历史学科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产生了厌烦情绪,背诵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测试的正确率也越来越低。基于此,只要有需背诵的内容,我就在黑板上写下“1—10(+5分)、11—15(+3分)、16—20(+1分)”。这些数字并不是学生们的名次,而是学生背诵过关后的顺序,鼓励学生背过后就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写下自己的名字,背得越快加分越多。名字能被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而言是最大的鼓励,他们对背诵不仅不抵触了,反而更加积极了。在课堂测试方面,我也有所改变。以往都是给全对的学生加分,给错得多的学生扣分,长此以往,学生对分数越来越麻木,班级检测的正确率也大打折扣。于是,我鼓励学生集测试卷,集齐3次全对,可以找我领取一份精美礼品,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一支笔,又或许是一张奖状。礼品很小,但学生们觉得能从教师这里领取一份礼品是莫大的荣誉,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满足了他们的自豪感。渐渐地,他们不仅不抵触测试了,反而对测试充满了期待。

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改变了我以往在学生们心中严厉的印象,他们开始期待上历史课,也开始向别班的同学吹嘘我,我也终于成了别班学生心中“别人家的老师”。学生们除了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我,还给了我很多温情。下雨天,我没带雨伞,两名学生主动为我送来雨伞;班里女生的小秘密、小心事也愿意主动跟我倾诉,我成了她们的知音和忘年交。两个改变让我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班里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班级的各项工作也走在了学校前列。

教育,最美好的姿态是什么?是守望,是静待花开。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去改变,让每朵鲜花都在阳光下幸福地绽放,我们最终收获的将是满园芬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