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一中:“大语文”为学生打开大世界
“疫情防控政策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推动国家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高密一中“疫情下的观察与思考”主题征文选段。学校旨在通过该主题征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理解社会。
“当语文教学与时政热点、社会生活产生了共鸣,内涵丰富的‘大语文’教学画卷也就徐徐展开了。‘大语文’教学就是要打通学科边界,畅通社会衔接,丰富阅读资源,创设展示平台,让学生的视界大起来。”在党委书记、校长陈余彬的构想下,从“语文实验室计划”到“大语文”阅读教学,该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语文”路径。
情境化设计丰富“大语文”课堂内涵
针对“新高考”命题情境化等现状,学校推出一系列立足阅读、延伸拓展的课堂改革活动。例如,“寻找节日里的情怀”读写纪念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的寻根溯源,结合单元研习任务形成文章、剧本、小报。在学习“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教师鼓励学生亲近家乡的土地,探寻家乡文化,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互联网+”为“大语文”教学创设了新的舞台。语文课上,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雷雨》原著后,又集体观看了话剧版,并对两种形式进行比较,进而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排演。《雷雨》话剧展演总导演、学生张悦告诉记者:“通过对比文学与话剧两种艺术形式,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话剧艺术的理解,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在对“《红楼梦》戏剧节”进行多媒介推广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展板、海报,写宣传稿、倡议书,还制作了短视频。部分班级剧组还尝试对“宝玉挨打”“群芳夜宴”“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经典桥段进行再创作。“由学生当主角,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语文教研室主任韩连芳对戏剧改编活动非常认可。
全学科参与构建“大语文”教学体系
“今天是惊蛰节气,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我们讲了惊蛰的相关知识,对我们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征文’大有帮助。”在各学科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自主编印了《惊蛰特刊》,内容包含惊蛰习俗、以惊蛰为主题的诗歌等。
充足的时间是学生开展全学科阅读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教师们达成共识,躬身实践。读书周、读书月、阅读课,让学生遨游书海;时政类、科技类、生活类主题阅读,吸引学生体验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学科世界;图书馆、“交流厅”和班级共享电脑,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学生。
在每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学生们都期待各科教师呈现什么样的特殊内容。这成了师生之间约定俗成的“行规”。在国庆节、中秋节期间,学校推出了“双节诗歌展”,鼓励学生以节日为主题创作诗歌,追溯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八”妇女节,开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表白墙活动,呼吁学生给最喜欢的女老师写一段颁奖词。“致谢与祝福,师生相得,甚美!”一名教师收到学生的颁奖词后开心地说。
校本化实践搭建多元锻造舞台
“老师,居家线上学习期间,咱们《绿叶》开展一期反映全民疫情防控的诗文征集活动吧!”绿叶诗社社长王硕发微信问老师。疫情封不住学生们热情似火的“诗心”,不到一个月,他们便创作了100多首现代诗歌,部分诗文还被《意林》《作文与考试》《语文周报》等报刊发表。
目前,学校成立了莫言文学社、幼林书社、风华辩论社等社团,开发了73门校本课程,以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为“大语文”教学搭建多元舞台。学校播音主持社团承办了“建党百年诵经典,青春芳华谱新篇”诵读大赛、“红色家书”朗读比赛;学生的原创校园诗歌《千里江山,本应如画》、校园歌谣《相约春天》等作品在全校掀起了“原创朗诵”的热潮。这表明,“大语文”为学生寻找“诗和远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