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树好评价指挥棒 营造“阳光教育”生态
近年来,肥城市坚持抓根本、系统抓,科学评价,促进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以“千分制”考核激发办学活力,以“4层面72字”引领教育归真,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质量自然流淌,营造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公平公正、昂扬奋进的“阳光教育”生态。
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全新“千分制”考核体系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基层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考核,往往德、能、勤3个方面被虚化和弱化,拉不开档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其中诸多问题需要切实予以纠正,以引导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肥城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紧抓住最关键、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从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从校长、教师、教辅、学生4个层面提出“72字”工作要求:校长层面“依标准、守规范,细管理、鼓干劲,把方向、提质量”,教师层面“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教辅层面“优服务、强保障,讲公开、促勤廉,提效益、保安全”,学生层面“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我们把国家、省、市教育督导考核指标高度浓缩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肥城教育“千分制”考核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机制办事,凭考核奖惩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架构起教育评价的“四梁八柱”。“千分制”考核中,学生考试成绩只占50分,把初中毕业生的高考情况一并纳入初中学校考核,目的在于引领初中学校淡化考试分数,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坚持规范办学,推动校长治理能力提升
我们强化过程评价,实行校长工作实绩月报制度,每月上报工作日志,作为检查工作、考核学校的总目录索引。教体局机关相关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强化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评价,将结果纳入“千分制”考核;开展现场观摩评价,每学年组织一次,通过看现场、查资料、抽样本、课堂观察、电话抽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校进行全面具体的综合评价考核;用好终结评价,将全市小学、初中分别按照“市直与镇街中心学校、镇街其他学校”两个组进行统一评价考核排序,构成学校整体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校长职级制挂钩,切实引导校长严格落实办学规范和课程方案,促进“五育融合”。
三、坚持公正公平,引领教师聚焦主职主业
我们克服单纯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片面做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业绩,做到教师职称评审“有真事”,严格要求一线任课不满5年、不满工作量的教师坚决不能评聘高一级职称。前年出台《关于规范教师职称评审相关论文论著课题及荣誉认定工作的意见》,弱化论文、课题、荣誉;今年又出台《关于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的指导意见》,从实践经历、个人荣誉、专业发展、育人成果等四大项19小项明确了评价项目和计分办法。规范职称评审后,那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真正得实惠、有奔头。我们引导教师聚焦主职主业,持续深化“教材、训练题、教法、学法”4项研究,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学生,把论文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完善教辅工作的评价体系、评估细则、奖惩措施,创新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学校教辅管理服务机制,理顺了“先学生教室,再教师办公,后校园建设”的财务支出顺序,优先保障教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四、坚持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我们减少学生成绩在“千分制”考核中的占比,取消义务教育段的统考统阅统排。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学段分层施策,构建基础牢固、良性衔接的高质量链条。我们大力推行“费曼学习法”,深入推进大阅读和“让学生讲得更精彩”,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活动,打造具有肥城特色的教育教学文化。全市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实现了“优等生上名牌大学,大部分学生上本科”的目标。肥城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经验先后获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省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今年4月又入选“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山东教育展示传播项目,6月在省第二期教育评价改革典型经验交流及推介会作了经验介绍。
(作者系肥城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