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PPP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
——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学子在昌邑市柳疃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队员为村民介绍PPP项目并邀请其填写调查问卷 沈芙蓉/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为探究PPP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影响,助力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7月,来自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的“源于心,下乡情”调研小队在昌邑市柳疃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柳疃镇疫情防控要求,此次实践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由当地团队的部分成员前往柳疃镇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开展人员访谈和田野调查,并搜集相关资料;团队其他成员采取线上电联的方式,访问农户和收集数据。
柳疃镇地处昌邑市北部、渤海湾畔,交通便捷,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参访、数据统计和建模分析的方法,分析柳疃镇乡村振兴的经验和特色农业产业园生产和发展的经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得出地方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乡村振兴及“三农PPP”模式成功实施的路径,为全国其他脱贫乡镇提供实际参考。
7月中上旬,团队成员协商分工,通过知网、万方等网站深入了解“三农PPP”模式实施的背景及要求,为接下来的实地调研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在潍坊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现任青阜村村委会主任、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德东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潍坊市劳动模范”称号。
7月24日,怀着对孙德东的无限崇敬,团队成员来到了柳疃镇,拜访了这位为家乡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官”。孙德东表示:“柳疃镇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年土地盐碱化严重,农民经常颗粒无收。”上任后,他及时召开大会,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青阜农业综合体,推行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种植模式,建成了拥有完备种植产业链、面积覆盖10多万亩的良田,走出了一条农业振兴的“青阜模式”。
如今,在孙德东的带领下,青阜村及其周边村镇每户每年可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企业为村民分红100多万元。孙德东还表示:“接下来,我村将新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利用一年时间完成4000亩的土地复垦项目……”团队成员听后倍感鼓舞,也希望能为柳疃镇青阜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7月25日,团队成员深入青阜村调研。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深入交谈,将党和国家的“三农PPP”政策传达到每家每户;同时,还收集记录了84份调研问卷,帮助队员们更好地了解当地“三农PPP”的建设情况。在青阜村,队员们参观了无边无际、别具一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当地村民一起给农作物支杆搭棚。这让队员们与农田“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当地“三农PPP”政策带来的便利。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三农PPP”项目的带领下,青阜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PPP模式不仅为农业产业园项目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巧妙整合了乡村振兴资源,有效发挥了社会资本的市场化、专业化优势,破解了传统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营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同时,PPP模式也为促进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稳产保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提供了有效支撑。由此可见,PPP项目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和农户们互留了联系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实践团队在日后的调研访问工作,而且能提升柳疃镇农业产业园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助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深刻感悟到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在孙德东的带领下,青阜村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生活富裕,一跃成为山东省农业发展样板。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拼搏精神。全国其他地区的村镇可以以此为典型,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走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将继续同当地政府以及农户保持联系,以自身高校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与柳疃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合影 吕思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