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爸爸联盟”成为幼儿园“标配” 新时期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一场运动会给我的启示 图片新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是大势所趋 略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理论探索】

新时期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 李敏玉 韩琳

新时期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又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思政教育是根据个人身心发展不同阶段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呈现的理论知识通常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被学生吸收与理解,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以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思政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是直接、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来,各地在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思政教育方面,重点发挥学校铸魂育人主阵地作用,构建“科科见思政、课课讲思政”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逐步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家庭教育方面,重点以“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目标,探索“政府主导、家庭主体、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完善体系”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育人体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方式急需与时俱进。受传统教育模式与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习惯于单向地将思政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思政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教育成果不理想。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使得思政教育在方法上有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使青少年接收的信息增多,其思想更为超前;他们极易受到新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出现情绪和认知偏差。这就要求思政教育积极对接“互联网+”的理念与方式,运用数字新技术开发生动活泼的线上多媒体课程,面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家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支持。

第二,专业支持力量相对薄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然而,家长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认为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责无旁贷,却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的家长认为思政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家长只是辅助配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落后。以往,家庭教育指导多以家长会、现场讲座等线下形式进行,时间、地点不灵活,互动性、针对性弱,不能充分满足家长的需求。

第三,家校社阵地资源有待打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涵盖家校社3个场域。思政教学不仅要融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而且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然要打通家校社阵地资源。除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外,近年来,教育、文化等多个部门在社区、商圈打造了妇女儿童家园、家长学校、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诸多阵地。这些阵地硬件基础好、特色鲜明,但往往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能与家庭教育、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形成双赢局面。

新时期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首先,用好互联网阵地,开展“指尖上的思政课”。一是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在已有线下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可以探索研发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的“两微一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实施区域网上家长学校的规模化建设。二是积极研发“指尖上的思政课”。结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支持专家录制微视频等。引导家长和学生拍摄家庭教育微课,举办以“家国”“家风”“家教”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家庭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和吸引力。三是探索建立家长学分激励机制。通过学分累积,以结业为抓手,对家长学习和实践进行引导激励,促使家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适用的网上家长学校。

其次,组建专业队伍,构筑立德树人共同体。一是创设家庭教育辅导员岗。面向社会招募家庭教育辅导员,为其系统制定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基础课程,邀请专家定期开展个性化培训。家庭教育辅导员通过开展网格化服务,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二是组建家庭教育创课团队。从优秀心理学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中选拔人才,组建一支家庭教育创课团队,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培训。录制一批家长关切、直指学生学习生活的课程,并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发布,满足家长的学习需求。三是畅通线上交流互动渠道。依托互联网,邀请知名专家、名校长、名师到直播间做客,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和教育热点问题“隔空开讲”,让家庭教育、思政教育随时随地发生。

再次,盘活家校社资源,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一是选建社会实践基地。挖掘、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资源,分类逐项遴选、联合打造协同育人特色实践基地。基地成立后,通过开展专家指导、课程建设等方式,发挥基地品牌孵化优势,形成辐射效应,打造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品牌。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思政研学。鼓励各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教育实践活动,与实践基地合作开展研学活动。例如,在健身基地,学校可引导家长与学生一同锻炼身体。三是深化少先队改革。构建少工委合作体,依托各级党组织建设少先队支持组织,强化少先队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家校社资源与少先队建设的有效整合。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下区教体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