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理论探索】

如何有效干预幼儿争抢玩具行为

□ 刘新方

在幼儿教育中,笔者发现,一些性格外向、调皮捣蛋的幼儿经常与小伙伴儿争抢玩具。其中,有一个身强力壮、蛮横霸道的男孩总是恃强凌弱,动不动就欺负身材瘦小、性格内向的女孩,抢夺女孩的玩具,惹得女孩哭闹不止。我认为,处理好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行为是为人师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干预幼儿的争抢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要想有效干预幼儿的争抢行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4点。

教师要正视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即正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在处理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时,应该保持积极介入的态度,而不能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就不予重视。如果教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往往会干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幼儿的年龄小,心理很脆弱,所以教师不能只关注幼儿的安全因素,还应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只有心理健康且情绪正常的孩子,其社会性的发展才会是正面的。

应该做幼儿争抢玩具的旁观者、参与者。首先,教师的权威性不要过高,以免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隐性心理压力。其次,应仔细观察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根据不同的争抢情景采取合理的干预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绪适当地调整干预方式,切忌干预方式的雷同和随意。最后,要根据自己对幼儿争抢行为的观察与处理情况,把典型的行为整理成案例并进行反思,从而了解自己干预行为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干预行为。

应该减少事前干预的次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玩玩具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掌握好事前干预的度,尽量减少事前干预次数。既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自由体验玩玩具的整个过程,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又要对幼儿强调规则意识,通过事前干预让幼儿懂得“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进而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规则意识。

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幼儿,切忌干预态度情绪化。当发现幼儿与小伙伴儿争抢玩具时,教师首先要调查清楚他这样做的前因后果,不能误解幼儿,然后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同时,教师要避免自己的情绪过激影响自己对幼儿争抢行为的判断与处理。这是因为,教师的情绪化容易致使幼儿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应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名幼儿。教师在进行干预时应尽量照顾每名幼儿的感受,不能因某些幼儿的情绪性反应强烈、冲突性行为比较多而给予他特殊照顾,不能忽视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因为后者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处理幼儿的争抢行为时,切忌主观片面性。当发现一名不听话的幼儿与小伙伴儿争抢玩具时,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这是他的错。对平时乖巧听话的幼儿进行干预时,教师应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争抢行为作出公正的判断。

(作者单位:滕州市东沙河街道中心幼儿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