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中石大 实践队调研体验乡村发展新模式 济南大学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 校地企共建东营市青东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中心 济南历下区立德学校:快乐金秋庆丰收 临清艾寨丕介学校 开展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莒县碁山二小童心四重奏喜迎国庆节 由聘任消防副校长说开去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跟着节气去劳动 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基地”打开科学教育新天地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基地”打开科学教育新天地

□ 王爱玉

“弘扬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爱国、奉献、创新、求实’的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践行高质量教育发展,是实验高中人的不懈追求。”2021年底,在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名单中,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赫然在列。学科基地首席教师、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春晓对学科基地的发展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

联合育人,厚植航天精神

威海市实验高中是一所在全市具有领军地位的现代化优质品牌高中。建校初,学校面向“钱学森世纪之问”,秉承“养正融新”的办学理念,与中国航天集团第十二院合作,开设山东省首个普通高中“钱学森班”,建设了钱学森航天科技馆、航天育种科普教育基地。

2019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为“钱学森班”授牌;2020年,钱学森航天科技馆对外开放,至今接待中小学生研学近2万人次;2021年,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设“小卫星基地班”;今年,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一步推进联合育人活动。此外,学校还与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签订协议,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大学先修课,拓宽协同育人办学渠道,着力打造特色课程基地。

以钱学森航天科学馆、航天育种科普教育基地为衍生点,学校还辐射创建了校园水培实验室、智慧创客空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校园展厅、党团员活动中心等场馆。多个场馆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项目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程引领,在探究中成长

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组建了课程开发小组,不断完善“三层四类”物理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生活与科技探究”和“走近物理科学家”等6门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可选择的个性化探究性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务单,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探究,并提交实践验证过程。教师接受学生预约,开展同行实验,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过程,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探究结果。”据学科基地教学骨干李艳介绍,目前,学生已初步完成“光波长短对水培植物成长影响”“完全失重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20个项目式研究设计;改进了“向心力演示仪”“鱼洗盆的共振”等15个实验项目。

此外,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校进一步以“融•创”为特色,推动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推进物理与数学、技术、生物等学科的融合,初步运用物理力学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完成了信息学奥赛、趣味编程、物联网、3D打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40个探究项目课程设计。3年来,学生在信息奥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2项、省级及以上奖项121项。

科研带动,打造“金字招牌”

威海市名家工作室(物理)由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徐春晓引领。团队定期举行读书分享、实验交流等专题研讨,辐射带动了区域内多所普通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组建志愿团队,开展跨校、跨区域教研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物理团队带动了校内信息奥赛和科技创新团队的成长,学校连续两年获评“信息奥赛山东赛区金牌学校”,学生斩获全国大赛金奖。

“摩擦力既可以成为阻力,又可以成为动力。”徐春晓表示,“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就像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只要办教育的人坚持做正功,任何能量都可以转化成教育的原动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