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科普科技教育场景火爆
学生个个争当“追星族”
近日,在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的新学年“君子课程”选课现场,科普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区域人头攒动,场景火爆,包括“七巧板”“机器人”“3D打印”“编程”“动漫设计”在内的10门创新教育课程接连“爆灯”,报名人数突破上限,李转美、吕爱锋等10名校本科技教师成为本年度选课现场“双向奔赴”最亮的“星”……
该校创新教育课程的报名火爆,缘于学校对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统筹研判、迅速行动,也缘于学校对创新素养一以贯之的努力探索。
创新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科技的普及。学校一直致力于“行走的课堂”研学,省、市、区级的科技场馆已是广大家长节假日带娃外出休闲的重要选择。“对玄龄小学的学生而言,这些常规的科技展品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今年临淄区开展的“科普展品进校园”活动中,临淄青少年科技馆干部韩甫来感慨道,“我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暗藏玄机壶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能猜到,却不明白原理,听了我们的讲解后才恍然大悟。”究其原因,学校投资100万元建设的科技展馆和创客空间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对常规的科技展评、科技原理熟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科学技术的普及需要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在玄龄小学,以齐鲁名师王宗宝为首的科技创新团队有20名成员,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教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例如,宗雪专攻海洋科普,王爱霞擅长编程教育,孙艾荣深研中医中药,等等。他们都有自己数量不菲的学生“粉丝”。在这些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广泛阅读、深入学习,积极动手动脑研究实践。
在科普的基础上指向人人的创新素养培育必须涵盖全学科、全课程。“刚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素养培育专题学习时,我还认为创新就是科学课的事情。”语文教师于洪臣说,“经过一轮培训,我才真正意识到科科都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学科,课课都是创新素养培育的阵地,每名教师都有创新素养培育的义务。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意识。”“同题作文”“童谣创编”“成语展演”等不一而足,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上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除了涵盖全学科、全课程,指向人人的创新素养培育,还必须跨学科、跨课程。美术教师王乐带领学生积极开发树叶粘贴画,创作的《太公垂钓》《江雪》等作品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并引起大家的关注。数学教师谢鑫执教《影长》,将数学课与科学课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分感知影子的方向变化和长短变化。
学校教研离不开平台的引领和支持。今年7月,教师王宗宝申请加入了省科普教育研究会,成为创新素养研究专委会的一员。9月,学校自我加压,积极申报并入选淄博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前不久,该校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对创新素养的研究与应用深度实践”,旨在探索开发主题式、项目化的创新素养课程资源。学校还与辖区内的棠悦幼儿园、临淄三中联合,率先开展以创新素养为主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研究工作,以期尽快形成系列化、序列化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