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朱续杰:用爱和智慧守护孩子童年 算理算法巧结合 计算教学不再难 有一种收获叫反思 守住民族根 传承中华魂 以“融”激兴 以“精”提质

第7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7
【教学尝试】

以“融”激兴 以“精”提质

——“双减”政策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王全利

一年级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与学校、班级、同伴、学习的良好关系,使其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数学教学中,我坚持以“融”激兴、以“精”提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以“融”激兴。教师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打造魔力课堂、魅力课堂,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既有趣又实用。

“融”阅读,乐兴趣。阅读能力是硬实力,阅读不好的学生,题都读不明白,怎么做题呢?我尝试以圈一圈的方法,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的重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数学课上常常遇到的“从左边数起”或“从右边数起”,我就教给学生先把“左”或“右”圈起来,再举起左手或右手,明确方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填上正确答案。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重点词语,掌握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讲到计数单位“十位”“个位”时,以前,我都是把阅读概念的时间放在最后,在课堂最后让学生泛泛地读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学生此时也是走马观花,读概念时“过眼不过脑”,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起不到效果。这学期讲解时,我把学生阅读概念的时间放到了认识计数器之后,马上打开书阅读“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学生通过阅读真正理解了“个位,十位,几个一,2个十”等重点内容。

“融”学科,提兴趣。对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而言,数学学科的课程与语文、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之间是互为影响、相互支持的。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可以为社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举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二是以“精”提质。“精”习惯,提品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正是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又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35分钟的数学课对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要想使学生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就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习惯是长期重复、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行动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每种习惯都要按“知道理,明要求,会行为,成习惯”的步骤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一生获取知识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我重点培养学生上课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动脑想、用心说。

“精”学法,提质量。“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与家长过重的负担,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而这仅靠家长和教师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寻找、自我体验。因此,“精”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们提高学习质量的最优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年纪越小,数学语言对他们来说就越抽象,所以需要在一次次的操作活动中去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数学语言“1个10是10,10个1是10”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就很不好理解。课堂上,我让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小棒,边数边说“1个1,两个1……10个1,10个1是10”,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拿着一捆再练说“1个10是10”。再如:《钟表的认识》一课,学生们理解“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种句子比较费劲,特别是理解“分针接近12,时针接近8,快8点了;分针走过12,时针走过8,8点多一点儿”就更难了。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钟表边拨边说。这样,学生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