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握好手中的那把尺 放下包袱 以退为进 老师,请用鼓励代替表扬 用生活体验培植节俭之花 新闻漫画 读《水浒传》,跟宋江学习学校管理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思之行之】

用生活体验培植节俭之花

□ 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雪梅

“要节约粮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这样的说教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着,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细思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陶行知先生也始终秉持着“生活即教育”的主张,认为教育脱离了生活,便无法成为教育。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严重地脱离了生活的土壤,教育者想培养出灵动又自律的学生,但教育的过程往往逃不出说教、识记、练习的窠臼,节俭教育自然也落入这样的套路。要破解“舌尖上的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局,最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将真实的体验引入教育过程,让节俭之花在生活的土壤中绽放。

玛丽娅•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曾这样写道:“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任何道理的灌输都不如切身体验后的那种理解更直观、深刻,对于“爱惜食粮,勤俭节约”的教育亦是如此。为此,我安排了两项劳动实践和一次“节俭之旅”,让学生从行动中感受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起初,我安排学生参加了一次田间劳动。校园后面的一片空地被看门的大爷种植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和一些常见蔬菜,热心的他时不时地送几个煮玉米、几把烤花生到班上来。我请求他允许我们班这些不识农事的学生和他一起经营那块土地,顺便也教一教学生种植知识。于是,春天里,学生们笨手笨脚、小心翼翼地播撒种子;夏日里,大家一起忍着酷热去锄草间苗,浑身是汗;收获的季节到了,学生们对每一粒粮食都奉若珍宝……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无须我的说教,他们已经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了。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们参与到食物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虽不适合去食堂学习烹饪,但择菜、清洗、揉面、分发食物之类的活动并不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我每周抽出半个上午,带领他们到食堂里做辅助工作。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了从生食材到美味饭食之间要经过的烦琐步骤和辛苦付出,自然也就不会轻易地“说扔就扔”了。我还常常欣慰地听到他们告诫其他班级学生要珍惜粮食,友伴之间的这种互教比教师的唠叨有效果。

如果说创造时机从劳动中体验,我让学生体会到的是食物来之不易,那么“节俭之旅”便是我苦思冥想后决定为他们提的“俭省”之醒。

这次行动,我采用“亲子结对、孩子做主”的模式,让学生在一名家长的陪同下在附近的县城里独自活动一天。活动前,每个人会得到15元的车费和生活费。在这样的“放飞体验”模式下,即便学生把钱掰成两半也难以满足一天的生活需求。于是,他们便用旧的矿泉水瓶接免费的水喝,去买两元钱就能填饱肚子的馒头吃。还有的学生到一家家饭店询问他们需要不需要临时服务员,只要老板管饭就可以。即便这样,他们还要计算如何乘车最省钱,如何才能在活动结束时顺利返回……

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告诉我:“我从来没发现大馒头也那么好吃,也从来没想过在困难的时候连一瓶水都是奢侈品。”当学生明白一餐一饭都来之不易后,勤俭的意识便已经转化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

对学生俭省观念的培养与教育,重要的是我们做对了多少。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多在生活和劳动中体验,然后把这样的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是行之有效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