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课改任务 槐浩:在传统文化的河流里荡起“美的柔波” 三招助力学困生“脱困”

第6版:课改人物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课改人物
06
【教你一招】

三招助力学困生“脱困”

□ 菏泽三中 魏洋洋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师,我经常告诉学生:“靠死记硬背学历史,往往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导致学习落后。最好的方法不是机械记忆,不是搞‘题海战术’,不是靠硬拼时间,而是要善于寻找窍门。”为此,我和学生约定:只要有目标,有信心,有方法,就能让学习历史成为一件兴致盎然的事情。

以“小目标”促进“小进步”。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导致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很多,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学困生往往被动应付、浑浑噩噩、手足无措,有的甚至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对此,教师仅仅单纯地强调学习、逼着他们学习、盯着他们学习是不行的,不会起多大作用。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学习。于是,我和学生约定: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并努力实现,以小步子、小台阶、小坡度取得小进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新学期伊始,我鼓励学生制定三年目标以及当年、当学期、当月、当周、当天的目标,并且把目标写好,放在桌面上,随时能看到,随时受到激励。每天自己对照目标进行反省,按照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同时,我每天随机抽查询问,督促落实。这样一个月下来,多数学生都有了很大进步;3个月下来,大多数学生逐步实现了从“逼我学、要我学”到“主动学、我要学”的转变,士气大增。

帮助学生点燃“自信之灯”。学困生往往不自信,自暴自弃,被动应付,破罐子破摔。对此,教师仅仅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我试着紧紧盯着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小进步入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引导其克服困难,积小胜为大胜。例如,在课堂上抓住作业讲评等时机,及时激励、表扬他们。在给作业写批语时,至少表扬一个优点。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注重当面鼓励。同时,用名人故事、身边典型激励学生,让学生可看、可听、可感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榜样,以思想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灯,找到每名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的人,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方法引路,“授之以渔”。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往往简单机械,不注重思考,用蛮力学习而不得法。针对这一现象,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学习《五四运动》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入手,先预习史料,了解国内、国际背景,分清主要史实,帮助学生弄清了历史脉络,把握事件发生的要素,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重大意义,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又如,学习《四渡赤水》一课时,我在学生预习、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图、视频讲解,详细讲解每次渡河的渡口、时间、路线,突出细节内容,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每次渡河过程,品味“四渡赤水”的来龙去脉,体会“四渡赤水”的神奇,理解“四渡赤水”的重要意义。再如,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我重点讲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对21个问题的透彻解答。我告诉学生:“你们弄懂了《论持久战》,就明白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学生们终于认识到:《论持久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魔力,是因为它精准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整个走向。它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沉浸其中,确实读出了韵味,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总之,学困生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困生转化,功夫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教师只要把教育方向定位为“人的成长”,改变以往的“唯分数论”“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一定能帮助学困生“脱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