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让师生成为播撒信仰的“蒲公英” 淄博市工业学校 政校社企深度融合共建社区学院 荣成市第二中学 “家校社”协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安丘市辉渠镇雹泉学校 闲置土地变课堂 临朐县辛寨街道杨家河小学 全力打造优质乡村学校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 师风师德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秋天“搬”到幼儿园 山东财经大学3000套军训服送村民 在趣味中筑牢阅读基础 在评改和交流中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让师生成为播撒信仰的“蒲公英”

———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创新文化育人工作侧记冯姝娅

近年来,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创新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坚持以文立心、以美育人,矢志不渝地播撒信仰的种子,充分发挥了“五育并举”中的美育功能,广大师生争做播撒信仰的“蒲公英”。

建强队伍,让有信仰者传播信仰

为开阔视野,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争做师德师风标兵”专题培训和“音乐与舞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修班等。通过学习,教师们拓展了认知,增长了见识,走出了课程与思政“两张皮”“贴标签”的误区,提升了“教育三要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和水平。课程与思政水乳交融,结出了丰硕成果:“筝声鲁韵——鲁筝艺术博物馆以乐化人的创新实践”获得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教改项目“基于VR技术的音乐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省级教改立项。

在理论学习方面,学院力求精心设计。利用每周例会,在真正学原文、悟原理的同时,精选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理想照耀中国》《南宋》等,使广大教师夯实文化基础、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政治定力。多年的艺术浸润使师生在抗疫过程中守望相助,他们原创的歌曲、舞蹈、情景剧等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国网、今日头条等媒体采用,给师生带来强大的正能量。

在文化挖掘中,学院用心用力。院党委带领师生以音乐感悟历史,用歌声铭记初心,系统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录制的情景党课《与初心对话》获全市教育系统党课比赛一等奖,创作的大型实景剧《曹州吟》、弦索乐歌《苏堤月》和《牡丹吟》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守牢阵地,让课堂上下协同发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是文化育人的主战场。学院深耕第一课堂,充分发挥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独特作用,逐步建立起“培育美的素养、滋养美的心灵、涵养美的品位”的美育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聆听华夏之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外经典音乐赏析”“戏曲行当”等公共美育课程,助推学校美育工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横向拓展、构建体系。

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学院抓住学生专业特质,多维度实现第二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带领学生将文艺创作、文化惠民、志愿服务互通互融,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强化思想引领。目前,音教专业学生王毅的国风演唱,单曲点击量达130万人次;音乐学专业学生和瑞阳的戏曲演唱,仅一个单集的点击量就达4200万人次。同时,学院还积极组建高水平艺术社团,牡丹之都民乐团、曹风戏社、曼华剧社、青菏舞蹈团等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大型演出和文化活动中屡创佳绩。

搭好平台,让育人环境丰富多彩

学院充分发挥楼宇文化、馆廊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搭建显性文化育人空间。在建设维护好鲁筝艺术博物馆、琴书传习所、笛箫工作坊、戏曲实训室的同时,充分利用走廊、教室、咨询室等空间,打造“音乐中的党史”文化墙、戏曲文化长廊、“政治生日心愿墙”、“心灵驿站”等文化空间,让文化和审美意趣渗透到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营造出彰显人文、荟萃艺术、涵养新风、化育新人的浓厚氛围。

学院还注重用好非显性文化育人元素。开办“石榴红了”就业创业大讲堂;举办“唱响菏院、共克时艰”音乐美育竞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官网官微开设“老党员寄语”“党史故事百人讲”和“辅导员话信仰”栏目;拍摄《一锅清水为自己送终的红色专员》廉政微视频和《公寓的故事》微电影。其中,《公寓里的青春之歌》获全省高校《公寓的故事》微电影比赛二等奖,心理情景剧《石榴花开别样红》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百佳剧目。

“五育并举”,文艺其从;向美而行,培根铸魂。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师们将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与模范践行者。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