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以先人后事“六个转变”引领普通高中深度变革 任务群驱动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体化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中小学 思政课教学的探索实践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热点聚集】

以先人后事“六个转变”引领普通高中深度变革

□ 井光进

在“新高考”背景下,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有效实施和育人方式转变,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突出制度机制创新。其中,以先人后事理念引发与普通高中发展紧密相关的6个方面人的因素转变来推动深度变革,是一条可行路径。当然,人是复杂变量,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特别是高中阶段,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尤为谨慎,需要不断探索,营造宽松的氛围。

潍坊市作为普通高中“双新”(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国家级示范区,坚持先人后事,以制度创新推动高中校长、高中教师、高中班主任、高中学生家长、高中教研员以及教育行政干部这6个主体要素的转型升级来实现整个高中阶段育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从高中校长的角度来讲,要从追求控制力、领导力向追求影响力、行动力转变。高中校长要想实现管理的转型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把控局面向多元共治转变。因为高中学校摊子大、办学挑战多,所以很多高中校长首先追求的是管控,能够“到边到沿”地把控学校运行,体现自己强有力的领导力。这当然很重要,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一步,而应持续推动高中校长从管控型、领导型向治理型、行动型转变。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强调质量导向,所以办学方式要更加体现效率,日常行为更为单纯。但怎么实现多元参与,更多地倾听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的声音,从把控局面向多元共治转变,需要高中校长进行深入思考。

二是从行政领导力向行动影响力转变。不是说领导力不重要,其实影响力也是领导力的体现。之所以提出这一转变,是因为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大家期待的是校长如何有效实施影响力,而不是单一强化的行政力量。比如,我们经常提到课程领导力,即校长如何有效领导教学。从普通高中的实践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在课程领导力、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学校的导向和教师真正在践行层面的做法存在脱节。学校层面追求的价值观、追求的课程改革,怎样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课堂上,需要高中校长更多进行实际引导,采取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从领导教学转向影响教师,让教师发自内心地改变,而不是强化行政推动。

三是从规划理念到示范引导转变。愿景规划非常重要,用理念、规划来引导学校的发展,是一种智慧。但对高中学校来讲,师生还是期待校长的引导能够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亲自示范、亲自上手,以极高的专业修为担任教师的教师。

四是从管理体制向治理体系转变。高中校长应更多、更充分地考虑如何从管控型、执行型的管理制度向更多维度、更丰富样态、扁平化管理等方面转变,最终实现高中的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高中学校在实现特色化的同时,还要逐步实现办学的品牌化,用品牌在社会上赢得尊重和认可。

从机制上看,要通过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来保障上述转变。一方面,健全高中校长职级评定评价体系,用评价引领高中校长向治理型转变,提升其治校育人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校长个人成长的梯次体系,为其从后备校长到胜任型、示范型、领军型校长搭建平台。遴选部分优秀高中校长作为领军型校长,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选拔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高中校长的后备人才,强化对其治理能力和育人方式转型的培养培训。

第二,从高中教师的角度来讲,要从讲授型、控制型教师向高素质、创新型教师转变。现在大家都在讲,要从“教”走向“学”。那首先就要梳理明白怎么叫“教”、怎么叫“学”,从“教”走向“学”最显性的样态是什么,最根本的呈现是什么,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什么等具体问题。现在,常态的高中课堂更多还是讲授型、控制型,教师不敢放手,不知道怎么放手,拿不准从哪里放手。这急需从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高中教师向高素质和创新型转变。

我们需要高素质的高中教师。这种高素质,一方面体现在情怀更深、专业更优。高中教师应该更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更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学科思维,会精准育人,在评价方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高中教师要格局更大、心态更好。高中3年是对学生人生影响最大的3年。高中教师要做到立足高中往前看、立足高中往后看、立足高中往外看。立足高中往前看,就是要科学精准地分析学情,给每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立足高中往后看,就是要弄清下面的问题: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怎样让高中学子更适合大学需要?立足高中往外看,就是要看清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回过头来看如何培养高中生。另外,高中教师压力确实很大,所以需要更好的心态。在繁杂的教学育人事务之外,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再一个就是创新型。我们发现,从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看,需要聚焦“两个3”。第一个“3”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抓好这3个方面,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基本方式。高中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创新,如何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上创新,如何在持续保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毅力上创新。第二个“3”就是要调适好3个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同伴关系非常重要,因为高中生处在青春期,同伴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大大影响学业成绩。师生关系更加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家校关系也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

如何调动高中教师自觉自发实现这种转型?潍坊市通过实施教师“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建立起普通高中教师一整套的动力机制。首先,为每所高中学校核定编制总量,核定职称岗位总量,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其次,由学校来进行相应的聘任。一是聘任工作岗位,二是聘任职称岗位,三是聘任层级岗位。第三,评价教师的师德素养、业绩表现、专业水平。通过“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活力和追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除此之外,要特别突出对高中青年教师的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需求是很丰富的,包括学习有资源、授课有指导、育人有帮助、交流有平台、展示有舞台、政策有解读、生活有关怀、成绩有认同、创新有鼓励、公平有保障等,应当逐条逐项抓好落实。一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态度,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情怀和品质。

第三,从高中班主任的角度来讲,要从督促型、事务型班主任向导师型、激励型班主任转变。班主任队伍特别重要,高中班主任更是如此。因为高中学校大部分实行的是寄宿制,学生们长期待在学校,班主任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高中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不仅是班级秩序的管理者、日常事务的督促者,而且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同伴关系的调适者、生涯规划的指导者、主题活动的组织者、家校沟通的联络者等,涉及校情、教情、学情、家情,事关学校大局。

加强高中班主任队伍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匹配更多的资源和制度,共同形成从事班主任有待遇、有地位、有前景,营造优秀教师争当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第四,从高中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讲,要从保障型、反向型家长向协同型、智慧型家长转变。义务教育学段普遍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长的参与。高中学校大部分实行寄宿制,在寄宿制的背景下,如何凝聚高中学生家长的合力?学生与家长每周甚至是两周一次的短暂相聚,如何让家长发挥正向激励而不是反向拉低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高中学业质量的影响不能忽视。如何让高中家长向协同型和智慧型转变,是普通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所以,我们要建好高中家长学校,实现每所高中学校的家庭教育都能有队伍、有组织、有评价、有课程。高中学校至少应确定一名校级干部担任家长学校的负责人,从学校内部统筹部分育人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家长学校担任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开发丰富多彩的家长课程,精准施教。对家庭教育开展情况要建立评价机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从高中教研员的角度来讲,要从评价型、指导型教研员向共生型、导引型教研员转变。从实践来看,现在很多高中教研员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入校评价、入课堂听评课、组织考试命题以及按学生考试成绩给高中学校排名并进行分析等具体事务上,需要向共生型、导引型转变。

比如,现在高中学校普遍采用“导学案”来组织教学。但是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之后,教材中丰富的情景、翔实的案例、学科之间融合的要素等,在很多学校的导学案中不见踪影。导学案的编制过于导向考试化。如何让导学案与新课程新教材更好地结合,需要高中教研员有作为。还有,我们倡导从“教”走向“学”,如何来实现?需要有可行的路径和实践样态的案例。这些都需要教研员来引领、示范。

因此,应当对教研机构的设置、教研员的职责、教研队伍的加强、专业标准的落实以及一些关键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落实举措。更加重视和突出高中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员的素养和引领能力,并建立激励机制,让教研员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促进高中教育深度变革的重要渠道。

第六,从教育行政干部的角度来讲,要从重考核、重规范向重保障、重创新转变。在“双新”改革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多转向对高中办学的保障和激励,转向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引领和带动。如果教育管理方式不转型,高中学校就要浪费大量本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来准备各种考核、各种评价、各种检查。而且,这些检查和评价往往与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是正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转变为制度的设计者、平台的搭建者、程序的监督者和办学的保障者。设计更多激励高中自主发展的制度,搭建更多让普通高中教师成长成才的平台,监督普通高中日常办学规范,并满足治校办学的资源需求。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要想助力高中变革,应更好地研究4个方面:一是上级政策的转化。要深入研究如何把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转化成每所高中学校生动的实践。二是现有资源的统筹。各种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编制标准、资源配备要求等都应当明确,如何有效统筹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制度机制的创新。设计更多推动普通高中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四是人才动力的激发。办好高中教育,根本要靠人,靠校长、教师、班主任、家长和教研员队伍的有效作为,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要想推动普通高中向理想的方向实现深度变革,对教育部门来讲,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高中校长、尊重育人规律、尊重管理之道,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对高中学校来讲,就是要竭尽全力尊重每名教师和学生,营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真切感受温度、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享受品质生活、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绿色生态。用先人后事的理念,实现高中校长、教师、班主任、家长、教研员和教育行政干部这“六个转变”,办出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作者系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北辰中学党委书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