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级管理的“治本”之法
最近,班级天天被扣分这件事让我这个班主任不堪其扰,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要么成为天天对着学生嗷嗷叫的“大魔头”,要么成为佛系老师:“扣去吧,随便。”很显然,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那作为班主任,如何面对班级天天被扣分这件事呢?
我一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和医生很像,有许多相通之处。只不过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救治的是人的灵魂。
一个人病了,如果医生只是按照嗓子疼给其吃含化片,发烧给其用头孢和阿奇,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肯定不妥。治标不治本,病人自身的防疫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全靠“外援”。
同样,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地面不干净被扣分了,班主任亲自拖地;放学时站路队被扣分了,班主任不值班时也要熬到延时课结束亲自送队……班级貌似不会被扣分了,但治标不治本,学生的自我管理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全靠“他律”。
班主任就像一名消防员到处灭火,更像一支万能的抗生素能消灭一切炎症。但是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到来:学生越来越依赖班主任这支“抗生素”,对一般的“中成药”——任课教师根本不怕;学生越来越具有“耐药性”,班主任这支“抗生素”也渐渐失去威慑力,只能层层升级,从普通训斥到大吼大叫再到歇斯底里。
记得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前辈教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我想说:“当班主任就要‘守得住底线,耐得住折磨’。”我们切不可因学生违纪被扣分,就简单粗暴地训斥甚至责罚学生,更不能让扣分这件事把自己折磨得心烦意乱、焦虑万分。作为班主任,当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困难无计可施、身心俱疲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沉下心来。只有这样,才能看清病根,看清问题的根源。
我们可不可以任学生暂时“流鼻涕、嗓子疼、发烧”,只去做些“物理降温”,给他贴个退热贴,给他用温水擦擦身。比如,我班的放学路队因学生间距过大而被扣分,我就告诉学生:“你要紧跟着前面的同学,不要离他那么远。”结果问题来了:后面的同学不是撞了前面同学的背,就是踩了前面同学的脚后跟,甚至有的学生为了避免以上事情的发生而经常走在前面同学的侧后方。好嘛,间距是小了,但整个路队里出外拐,又成不了直线了,以致继续被扣分。这时候,作为班主任的你应该怎么办?是亲自上阵生拉硬拽,还是在旁边吼完张三吼李四?
那么,怎样让学生路队既能缩小间距又不会踩了前方同学的脚后跟呢?不要忘了,班主任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语文老师。我们能不能把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对于路队这件事,我是这样处理的:我让学生们一起回忆了课文中人们是怎么走搭石的,学生回答说:“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动作协调有序……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说:“对呀!如果我们的队伍也能像人们走搭石一样协调有序,一定也能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说不定会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这不就是学科渗透德育吗?说点温暖的话,做点温暖的事,让师生的关系更松弛些,让教育这件事变得更温暖些,不好吗?
当然,这种温和的“物理降温”需要时间,肯定不如上“抗生素”好得快。但小树总会长大,我们需要将它扶正,而不是“强掰”。“强掰”也许会让它很快变直,但也可能伤了它。
教育不能“强行掰直”,更不能“因噎废食”。放慢脚步,沉下心来,找到根源,斩除病根。建设班级文化,制定班级公约,培养班干部队伍,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等,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润物细无声”,而非“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