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要从儿童抓起
小学阶段是儿童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形成的重要阶段。美国儿童的生涯教育从6岁开始,日本则规定了从幼儿园至大学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生涯教育的课程。很多家长、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开展生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大,到了高中或大学再进行生涯教育会更有意义。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生涯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关于各种职业的价值观念,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兴趣的认识并帮助学生与未来职业相联系。
但是,面对课时量不足、单独设置生涯教育课不现实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现状,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生涯教育会更有效呢?从荣成市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开设生涯教育课程,还要将生涯教育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要整合多方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涯教育,努力创设生涯启蒙情境,进行适时的、有机的、富有成效的引导。
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利用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生涯教育课程。专门课程的设置有助于系统地介绍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理念、掌握专门知识、培养专门能力。通过简单理论的讲解、多元素材的渗入、实践活动的拓展等不同方式,培养小学生初步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形成科学的职业观。抓住小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从“自我认识”和“职业体验”两个方面来培养职业意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职业理想,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因此,生涯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小学阶段进行生涯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
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将生涯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进行自我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生涯导引和方法指引,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各科教师的生涯教育培训,使全科教师都接受生涯启蒙教育的训练,能够在学科教学中随机渗透生涯启蒙教育,共同承担起学生“生涯导师”的职责。
拓展职业实践活动。在开展校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涯教育的理念注入其中,让学生参与各类职业角色体验,让他们切身体会每种职业的形象和素养要求,进而增强他们的职业信念和为之奋斗的职业意志力,培养他们朴素的职业习惯和劳动素养。例如,将学校模拟为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如社区、超市、银行、医院等,以班级或社团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等,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长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社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涯认知水平。例如,可以整合家长资源,开展职业形象介入活动:将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家长代表,如消防员、法官、警察、销售员、作家等,请到校园,为学生开展专门的职业讲座,通过不同职业角色、职业知识的讲授,职业体验的分享和职业形象的展示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上有关职业及其相关知识和素养要求。又如,学校与医院、银行、社区、博物馆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构筑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也是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学校要整合多方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把生涯启蒙教育渗透到小学各个阶段。生涯教育从儿童抓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对其一生的职业选择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