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小刺儿头”
三年前,我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个“小刺儿头”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小洋葱”。没想到开学第一天,我就开始与他“斗智斗勇”:升旗仪式上,“小洋葱”满操场乱跑,我只能跟在他的后面追。我用一场尴尬的“师生赛跑”开启了我的“老班”生涯。
第一周,课上、课下,走廊里、操场上,前院、后院,厕所、水房……他的足迹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躺、趴、爬、跑……“小洋葱”的运动方式层出不穷;教室里,书包、本子、铅笔散落一地;课堂上,他时而爬,时而蹲,时而大喊大叫,甚至像一支箭似的冲出教室……怎么办?初为人师的我茫然无措。
两周后的一个早上,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有一名学生冲出来告状:“老师,‘小洋葱’疯了!”我走进教室,看到“小洋葱”正在扔水杯,水杯倒了一地。其他学生被吓坏了,纷纷躲到一边,见我来了便都一股脑地扎进我的怀里。
看到这个场景,我被气坏了。我瞪着“小洋葱”,他在我的注视下才停下了动作。我强压着怒火,没有说话,只是弯下身子去收拾被他扔在地上的水杯,其他学生也跟着我一起拣。不一会儿,“小洋葱”似乎感到了不好意思,羞愧地加入了收拾“残局”的队伍中。
我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事情的起因:一名学生去窗台放水杯时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小洋葱”被吓了一跳,就开始控制不住地大叫、摔水杯。等教室里恢复安静后,我把“小洋葱”拉出来问道:“是怎么回事?”他说:“小贝碰掉了我的东西。”我说:“嗯,我理解你。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也会有点儿生气。”我停了一会儿又说,“但是,我们可以不把自己的愤怒表达出来。”说到这里,“小洋葱”抬起头,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于是,我循循善诱,教给了他一个新词——“宽容”,并给他解释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含义。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出乎我意料的是,“小洋葱”进教室后,主动向大家道了歉!又惊又喜的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他咧开嘴笑了,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
之后,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每天都和“小洋葱”的妈妈交流他的新变化。每天早上,我都会给他打气,同时表达自己的期望;每天下午,我带领他进行总结,表扬他今天的优点,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
然而,由于我对“小洋葱”越来越高的期待与要求使他的表现出现了反弹。一段时间后,他又回到了原点,甚至顶撞我:“我就是不听你的话!”就在我再次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我的师父韩老师的一席话给予了我无限的力量:“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只能慢慢改变。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两个月,可能是一两年,甚至更长。我们要陪他慢慢成长。”
于是,我调整状态,并采取了“焦点解决技术”,询问“小洋葱”喜欢的事物,帮助他制定小目标,与他的妈妈保持沟通,通过加深对他的了解来应对他的各种问题。我还和韩老师一起制定了“小洋葱时间表”,在班里给他找了一些活儿干,帮助他养成好习惯。终于,“小洋葱”改变了:他能正常与同学们交往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能端正坐姿,认真看书,遵守纪律了。有一次,他拉着一名同学来找我,并告诉我:“老师,他碰到了我,我请他向我道歉,可是他不道歉。”我惊讶于他的改变。第一,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二话不说,伸手就打。第二,他请这名同学给自己道歉,对方没道歉,他就去找老师帮忙,成为一名明事理的学生。
除此之外,“小洋葱”现在还会主动维护教室卫生,看到地上的废纸会主动拣起来。在我的提议下,他还被推选为卫生委员。在他当选卫生委员的那天,他一出教室就一下子蹦到了我的身上,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一刻,我的心融化了,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小洋葱”改变了很多,但是我没有松懈,仍然定期利用“焦点解决技术”跟他聊天,让他能够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同时给他指明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在陪伴“小洋葱”成长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信任、被肯定,他才愿意努力改变。“小洋葱”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我快要崩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两个假如”,即“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他是我的孩子”。
正是在与“小洋葱”相处的一年多里,经历过一次次茫然之后的顿悟、崩溃之后的惊喜,我忽然明白,教师的天职就是“拥抱每个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