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参加支教 幸福无边 深挖课程资源 培养音乐素养 巧设集体游戏 促进幼儿成长 疑、诵、动“相映成趣”,让课堂情趣盎然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学探索】

深挖课程资源 培养音乐素养

□ 张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课程被边缘化的倾向得以矫正,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渐成为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照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合理配置和优化从各种渠道获得的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将其有效渗透到音乐课堂中,确保初中音乐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使用好课程资源,创设活跃的音乐课堂。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交流,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探讨,甚至由此进入音乐鉴赏状态,这样才能确保彼此的交流是良性的,从而提升课堂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确保营造更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首先,切实发挥教师的引导效能。教学七年级上册《渴望春天》一课时,有的教师会播放门德尔松的《春之歌》作为引子。事实上,上课伊始,学生就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音乐作品,可能难以进入理想的感知状态,还可能对他们的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我则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了上一届学生合唱《渴望春天》的视频。学生观看这样的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学哥学姐们的演唱表现,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熟悉对应的旋律和对应的音乐内容,由此进入理想的音乐感知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教育教学,自然可以引导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其次,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有更多自由,可以去谈论,可以去探讨,可以去争辩,可以去演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二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规避功利化倾向。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巧妙地将音乐素养培育纳入每个环节。以初中七年级下册《红旗颂》的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将欣赏歌曲和了解管弦乐曲的特点作为重点和难点,并且在课程结束后出具对应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准确作答。这样看起来是为了让初中生掌握音乐知识,实现音乐技能的锻炼,但实际上是功利化的音乐教育思维在作怪,忽视了在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技能锻炼过程中,音乐情绪感知能力和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等细节。教师要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中庄严的爱国之情;在了解音乐创作背景的同时,正确认识管弦乐曲的特点,并且知道其在表达音乐情绪中的效用;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主题、感知音乐情感,并且借助这样的歌曲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很明显,这样可以将情感价值观、音乐鉴赏能力等融进去,而不是去灌输,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也会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注重音乐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渠道的拓展。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其一,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资源以及线上资源引入课程中,使得初中音乐课程的宽度得到拓展,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音乐素材。这无论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还是营造音乐课堂氛围都是很有价值的。如在教学《歌唱祖国》时,我把网络上不同版本和风格的视频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受不同的演唱风格,鼓励学生鉴赏不同的唱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演唱,由此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塑造。其二,可以将本土化的音乐资源引入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确保初中音乐教育朝着本土化和校本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滕州市荆河街道滕西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