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区域教育 潍坊高新区 蹚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潍坊市坊子区 用心绘就教育 民生最暖底色 青州市 打通为群众办实事 “最后一公里” 高密市 唱好融合思政 育人“进行曲” 寿光市 “一带一挖一租” 扩充城区学位

第7版:区域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区域教育
07

青州市 打通为群众办实事 “最后一公里”

□ 通讯员 张洪腾 马荣喜

日前的一个中午,在青州市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校门口的“家长等待区”,很多学生家长坐在一排崭新的座椅上,一边等孩子放学,一边和值班教师探讨教育问题。

“设置‘家长等待区’是我们做好惠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青州市教体局将惠民服务作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践行使命初心的试金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打通为群众办实事‘最后一公里’,教育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青州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瑞涛说。

创新“蹲点”体验活动,架起服务基层“连心桥”

开展“蹲点”体验活动,是该市做好教育惠民工作的创新之举。该市专门制定《机关干部入校“蹲点”体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入校工作流程,要求每名工作人员撰写调研报告,将师生反映的困难问题梳理汇总后形成问题台账,并及时整改销号。据统计,126名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市134所中小学,召开师生座谈会200余场,征求师生意见476条,帮助学校解困232件。

教体局党组副书记焦永峰在圣水学校“蹲点”体验中,发现该校党务干部力量薄弱,存在党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教育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与党建工作科、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沟通后,成立了4名党员组成的常驻工作小组,精准进行党建品牌建设指导和教研指导活动。谈到这次“蹲点”调研的成效,圣水小学校长张云杰竖起了大拇指:“局领导发现问题非常准,在派驻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的办学思路打开了,建立了更科学的规章制度。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构建家校关系“暖心路”

“青州是最早开展家庭教育的县市。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的开展,提升了该市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融洽了亲子关系,实现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也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实际困难。”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青州市家庭教育研究员刘菊香说。

据介绍,该市建立了四级家长委员会。所有中小学都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还成立了青州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有了组织网络,该市定期举行“青州市父母大讲堂”活动,选派家教专家到各校举办报告会240余场,为10万余名家长提供培训和咨询,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家教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该市还每年适时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校长带头、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已成普遍现象。

加大学生关爱力度,建立关爱帮扶“双渠道”

在位于山区的邵庄初中,有一支由34名党员教师组成的“教师爸爸妈妈”团队。他们每人包靠1—2名特殊学生,定期走进深山进行家访,开展心理辅导、发放“暖心包”、为特殊群体学生过生日等,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在关爱特殊学生时,我们一方面做好物质帮扶,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做好精神帮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该市教体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刘彦介绍。该市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资助体系,实现了各类教育全覆盖。近年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3127人次,发放资助金2272万元。同时,该市开展“爱心爸爸妈妈”认领、“一对一”帮扶、“蓝猫护童”等关注特殊学生活动,1000余名特殊学生感受到“爱心爸爸妈妈”的温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青州市今年将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等7项工作作为教育民生实事,创新思路,夯实举措,推动民生实事高质量落地,创办人民满意“放心教育”。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牢记教育使命,不忘为民初心,用心用情做好每项工作,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让每位群众感受教育的魅力,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潘瑞涛斩钉截铁地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