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亟待加强
针对疫情时期的时空限制,由清华大学卫健学院团队主创研发的专业数字化综合心理健康公益服务平台“紫荆心晴”小程序正式发布。该小程序是团队以权威专业知识内容为基础,自研循证便捷的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技术为核心,结合互联网数字技术,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共同推出的。小程序具有心理科普、心理评估及心理训练三大核心功能,并面向受疫情影响的公众设置了“抗疫专区”,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公益服务。
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再遭遇疫情,受到时空的限制,压力更甚,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地做好心理健康的供给服务。
“紫荆心晴”小程序为解答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这种供给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发问,程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具备科普、评估、训练等功能,能在第一时间解答他们心中的疑点、痛点、难点。而且,这种信息化的心理供给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为学生保密,不怕信息泄露,真正实现了保密性、安全性、高效性、快捷性。这是清华大学用心、用情的杰作。
这种高科技的供给还有效克服了心理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众所周知,心理师资不仅在中小学,而且在高校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很多心理健康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由于学不专、业不精,再加上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因此,很多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难以发挥咨询的作用。因此,创新供给方式,采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成了不二选择。清华大学充分发挥了技术雄厚、科研扎实的优势,率先攻关,为其他高校提供了范例,立起了标杆,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当然,高科技的心理助导服务强大的功能无可非议,但不论其功能如何先进,技术如何精良,程序毕竟是程序。人机互动固然能知无不言,机器也能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问,但毕竟是“器”,缺乏温度,缺乏温情,不能给学生以心理的慰藉。这是其不足之处,也是其先天的短板。
因此,高校要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应供尽供,应供全供,还不能完全依靠程序,传统的循循善诱、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措施和手段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