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未来三年,济宁义务教育打算这么干 潍坊:“云”领未来教育 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 课程体系“有色度” 学校教育“有温度” 图片新闻 学校动态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兰陵九中:“荣誉超市”助培好少年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 课程体系“有色度” 学校教育“有温度”

□ 刘晓瑜

“妈妈,妈妈,快来!”三年级学生念念刚放下书包,就冲着还在厨房忙活的妈妈欢快地喊道,“快来坐下,听我来一段京剧。”妈妈看着往日内向、不爱说笑的女儿此刻溢满自信和喜悦的脸,眼眶不由得红了。念念右手兰花指一捻,丁字步站好,一段《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有模有样,让这个三口之家充满欢乐的气息。

念念是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众多参加“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学生之一。“我定期给不会唱京剧的学生举办讲座,讲一讲京剧脸谱的忠奸善恶,说一说京剧行当的生旦净末丑,把京剧里的轿与马告诉他们。”从艺术团退休多年的校外辅导员深情地说,“作为一名老艺术工作者,我深知京剧作为国粹和瑰宝,能够彰显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但京剧的传承之路还很长。虽然我的工作室任务繁杂,但在文峰小学的校园里看到这么多学生对京剧怀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我感到很欣慰。”

作为百年老校,该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构建了“博雅教育课程体系”。为将“京剧进校园”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博雅”特色教学体系,近年来,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据校教导处张主任介绍,学校挖掘厚重的京剧文化资源,从“营造京剧教育环境,创设文化氛围;梳理京剧教育资源,做实京剧课程;打通家校社路径,创新学习方式;重视低、中、高贯通,构建评价体系”4个维度进行规划,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京剧、学习体验京剧、传承并发扬京剧。学校找准京剧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点,将京剧与“博雅”教育特色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京剧教育外,学校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选取诗文精华,分不同年龄段,教给学生古诗文吟诵方法与鉴赏方法,鼓励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改编与诗文创作,创设浸润式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间周两节的校本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诗文社”“书法社”“诵读社”“国画社”“麦秆画社团”“武术社”等活动队中选其一,实现自主发展。此外,学校还有更多融入京剧元素的手工、表演活动队,给爱好京剧的学生以更大的选择余地。这两节课被学生称为“体验经典的盛宴时间”。

学校还打通校内外教育融合渠道,吸引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快乐。教师们或带领学生去探索民风民俗的奥秘,如李龙王的传说、回龙山庙会、婚嫁习俗、大饽饽蒸法与寓意等;或引领学生了解文登的历史与风貌,如走进博展中心、圣经山,探索摩崖石刻,了解名人逸闻趣事,吟诵传统经典等,进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达成“勤学致博,笃行达雅”的育人愿景。

“文峰小学近几年一直着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有色度’的‘博雅’课程,进行‘有温度’的学校教育,让‘博雅’文化有生命底色、学校发展有自然本色、学生成长有个性亮色。”刘校长如此总结道。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