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在中文系学写作(下) 诗语情怀 浣溪沙•铁骨生辉 煎饼岁月 八棵银杏树 文质相宜方为美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八棵银杏树

□ 陈玉珍

校园里种了8棵银杏树。

那是去年冬天,校长领着一帮工人亲自种下的。

他说,他要在3年的时间里,让校园四季有花,瓜果飘香。

这个浪漫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和老师们的一致赞同。

于是,校园里原有的各色植物被重新布局。操场西北角上开辟出一片果园,山楂、桃子、葡萄被一一规划,就连散落在校园四周的石榴树,也被挪了过来,形成一片小小的石榴园。旁边特意开出来一片菜地。虽说地方不大,却也足够孩子们种下一个关于粮食和蔬菜的小小梦想。

操场西侧,种了一排杏树,已经有些年头了。每年6月,肥嘟嘟的杏子就挂满了枝头,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熟了的杏子被孩子们一个个摘下,做成水果罐头,分享给大家。

不用说,这样一片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的杏林,一定会被保留下来,并且还将继续“香甜”下去。

唯独操场东侧的那些树,着实有些令人犯愁。

这一侧的中央,就是主席台。两侧的树种都很普通。每当有重大活动的时候,难免有些不好看。校长思来想去,决定换掉它们。

很快,8棵高大的银杏树被移植过来,代替了原先低矮的小叶女贞和槐树。这样,当孩子们做操或者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它们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到了秋天,树叶变黄,金灿灿的背景就显得格外好看。

一年过去了,果园里的桃子、山楂和葡萄都结得十分热闹;菜园里的朝天椒和茄子,也被孩子们摘了一茬又一茬。唯独这8棵银杏树,似乎一直不怎么旺盛。夏天的时候,还有几棵被飓风连根拔起,又栽了回去。其中一棵已经干枯了,只剩下瘦骨嶙峋的身体。剩下的几棵,看上去还活着,却并不怎么好好活。筋骨分明的枝丫上,稀稀疏疏的叶片几乎历历可数。

校长命人把干枯的那棵砍掉。不久以后,又有一棵干枯了。花匠给每棵树都挂上了“营养液”。却不怎么奏效,银杏们还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叶片越发稀疏了。

怎么会这样呢?校长围着这些银杏树转了一圈又一圈,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干枯的那棵树下铲了好久。最后,他得出了结论:不是树木不好好活,也不是花匠管理不当,而是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银杏树生长。

原来,这片操场在建校之初,是一片土坑。人们为了找平,就把当时的建筑垃圾填埋了进去。只在顶上覆了一层薄薄的土。试问:这样贫瘠的土壤,又怎么能养活如此高大的树种呢?

听了老教师的一番话,我不禁陷入沉思。是树错了吗?不,它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的生命有千万条,每条都有自己的专属属性。如果我们不能因地制宜地去做事情,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

由此,我想到了多年以前,曾经听过的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位来自南方的老校长,她的校园里有一棵“知错树”。这棵树是因为几个孩子的攀折死去的,并且已经干枯多年。按理说,这样的一棵树,早就应该被清除掉了。老校长却坚持把它保留下来,并且用它来教育孩子们:人要懂得珍惜,更要懂得知错就改。从那以后,这棵“知错树”就成为学校里最醒目的一道文化标识,每当一批新生入校,都会站到这棵树的前面,缅怀和学习。

假如有可能,我也想给那棵死去的银杏树起个名字。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如就叫它“反省树”吧。让它提醒我们,在这个繁华的人世间,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要时刻保持清醒。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时候,远远比“繁华”本身更重要。静下心来做教育,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能做出有“温度”的教育、适合的教育。

做教育如此,做人亦是如此。适合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谁的人生也不应该被盲目“定义”。能选择的人生是幸福的,选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光芒万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