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教师要和学生一道看世界 新闻漫画 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教师 幼儿园不应缺少幼儿游戏的欢笑声 表扬,让教育过程更幸福 莫被“清华妈妈语录”引入“育儿歧途”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直 言】

莫被“清华妈妈语录”引入“育儿歧途”

□ 戴先任

“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为了你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为了你将来给父母花钱的时候不再犹豫……”近日,电商平台销售的“清华妈妈语录”引发关注。该商品有木质相框摆件,也有墙纸形式,内容均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话语。这类商品在部分网店销量不菲,有买家评价称,“买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太惊喜了”“送给读高中的儿子,很有激励作用”等。(据澎湃新闻)

“清华妈妈语录”在网上热销,成为爆款商品。“清华妈妈语录”的消费者,多是一些孩子的家长。他们将“清华妈妈语录”买去送给孩子,希望借此激励孩子努力读书。这看似是“清华妈妈语录”,实则是学生家长的心声,是“中国式家长语录”,从中能透视中国家长心目中较为普遍的教育观。

“清华妈妈语录”可能有多重问题。一方面,父母“逼”孩子读书,是为了孩子能够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还是陷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维中难以自拔,是一种功利性的“读书有用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给孩子制订过高的目标,也要避免把读书过于功利化。教育的意义,更多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教孩子如何挣大钱。这些都是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注意的。

另一方面,“清华妈妈语录”的核心前提是“逼孩子学习”,家长的这种态度本身就大错特错。未成年人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都较差,需要监护人、教师的督促,但监督不能成为“逼”,更多地需要引导。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能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努力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要能循循善诱,还要懂得挖掘孩子的潜力。

另外,“清华妈妈语录”也真假难辨。类似的现象不少。就在日前,有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顶着名校头衔的自媒体靠着晒育儿观、育儿方法和育儿好物走红网络。不管是“清华妈妈语录”,还是“斯坦福妈妈强烈推荐这几本课外读物”“北大妈妈教你这样教育下一代”,都不过是一些自媒体引流、卖书、带货的噱头。其鼓吹、兜售的教育理念,很多都落伍、错误,如鼓吹超前学习、拔苗助长甚至“棍棒教育”,等等。

为此,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严防“名校父母”输出“鸡娃”理念抵消“双减”工作成效的提案》。对此,教育部表示,委员所提建议具有参考意义。教育部组织专门力量,抽取线上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就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双减”政策要求情况,持续不间断开展线上巡查监管,已依法依规处置1200多条违规问题线索。指导各地清理打着“名校父母”旗号制造教育焦虑的行为。

“清华妈妈语录”透露出的错误教育观念值得警惕,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防范被“歪嘴和尚”忽悠。而对于“清华妈妈语录”等在线“坑娃”的“名校父母”,也要加大治理力度,相关部门、网络平台都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关,让“名校父母”失去“说教”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净化教育生态。要知道,“名校父母”不可能开辟“育儿捷径”,迷信“清华妈妈语录”还可能误入“育儿歧途”。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