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吃一碗冬至饺子 冬至吃碗热馄饨 冬至,母亲的“海味圆子” 火盆是北国冬日的初心 我和妻子的足球情缘 看球赛,谨防伤“心”伤“脑”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吃一碗冬至饺子

□ 杨亚爽

时间老人的脚步从容地踏进了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的门槛,又到了冬至。每年到了这一天,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她包的那一顿冬至饺子。

在我们豫东地区,每年到了冬至,农村家家户户有吃饺子的习俗。人们常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谁要不吃亏半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年代,白菜和萝卜是冬天的主打蔬菜。母亲知道我不爱吃萝卜馅的饺子,便想尽办法用仅有的食材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到了冬至这一天,为让一家人好好吃上一顿饺子,母亲早早地便进入厨房做准备工作。

20世纪90年代,农村人饭桌上的饺子馅比较单一,主要以萝卜馅儿为主。为使包出来的饺子口感更好,母亲先把青皮萝卜洗净,切成薄片,放在开水锅里焯半熟,捞出来晾凉。再将其放到案板上用刀剁碎,然后用一块干净的笼布包住,放在案板边,用力挤出多余的水分。最后,放到一个搪瓷盆里,里面加上两三根切好的大葱或一小撮绿油油的蒜苗,放上油和调料搅匀。等到要包的时候再放盐,以防萝卜里浸出水分。那时候,肉是不常吃到的,但在母亲的精心烹饪下,冬至这顿饺子总会让一家人吃得舒舒服服。

说到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张仲景曾任长河太守,他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至。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且有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前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慢慢地,冻伤的耳朵都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把包成的食物叫作“饺子”或者“扁食”,并以此来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之善举。

后来,我去外地读书,再到现在参加工作,不在父母身边。每到冬至来临,母亲都会打电话叮嘱我别忘记吃饺子。母亲把浓浓的母爱,全都寄托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饺子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