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吃一碗冬至饺子 冬至吃碗热馄饨 冬至,母亲的“海味圆子” 火盆是北国冬日的初心 我和妻子的足球情缘 看球赛,谨防伤“心”伤“脑”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闲情一隅】

火盆是北国冬日的初心

□ 钱国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直以来,我非常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觉得古人的那种意境与我童年冬天时围着火盆取暖的情形极为契合。前几天,我顶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回到乡村老家,吃到了久违的火盆烤土豆。于是,关于火盆的记忆便倏然苏醒了。

小时候,北方的农村没有暖气,火盆便成为农户家庭冬季取暖的主要设施。火盆虽有多种,但农村常见的只有两种:泥火盆和铁火盆。火盆的外形犹如一个倒扣着的草帽,宽檐深坑。使用时,将尚未燃尽的柴火从灶膛中撮进火盆中,再把火盆端到炕上,家人围盆而坐,借以取暖。我家当时有个铁火盆,样子像古代将帅的兜鍪(头盔),黑不溜秋的,锈迹斑斑。据说,它是从爷爷那辈儿传下来的。冬天,屋里气温很低,火盆便成为全家人唯一的“救星”。早晨,屋里冷冰冰的。起床前,先将冰凉的棉袄和棉裤用火盆烤热,然后穿上。热烘烘的棉袄、棉裤刚一粘到皮肤上,一股股暖流便霎时涌遍全身,屋内的寒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午,火盆里的炭火渐渐燃尽,屋内暖意融融,窗户上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霜花”在火盆的烘烤下融化得一塌糊涂,再难分出个数来。

在北方农村,不管是谁家,但凡有客人来访,主人准会将客人热情地让到铺着苇席的土炕上,拉坐在火盆旁边。乡里乡亲围着红红的一盆炭火,唠些直率淳朴又暖心窝子的家常嗑儿。婶子大娘们一边围着火盆烤火,一边纳着鞋底;男人们则在火盆旁唠些来年的生产计划,聊乏了,便掏出铜杆烟袋,用火盆里的炭火引燃,吧嗒吧嗒地吞吐属于农家特有的闲适和惬意。

火盆还是孩子们的最爱——用火盆烧、烤出来的土豆、地瓜、玉米花、鸡蛋,那是最好吃、最馋人的东西。将金黄、晶亮的玉米粒埋入火盆中,不消二三分钟,就见火盆中炭灰“噗”地崩起一股灰烟,接着便冒出一股股特有的香气:一个完整的爆米花犹如变魔术般跳出灰堆,跃然绽放于盆檐之上。吹一吹爆米花上的灰,趁热吃下,香脆异常。将地瓜、鸡蛋、土豆等埋入火盆,在等待烧熟的时间,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忘的享受。土豆、地瓜、鸡蛋烤熟了,屋里立时弥漫着一股异香。剥去土豆、地瓜皮入口,真是甜软适中,令人垂涎三尺,唇齿留香。烧出来的鸡蛋,蛋皮赭红,蛋清焦黄,咬在嘴里咯噔咯噔的,十分筋道、爽口,还不腻人!

火盆也是一种简易“饭桌”:喜欢“喝两盅”的老人,会将瓷壶或锡壶灌上白酒揎在火盆中,这个过程叫“温酒”。爷爷说过,用火盆温的酒暖胃,不伤五脏六腑,而且酒中的一些有害成分随着暖气蒸发掉了,这酒便更加醇香而“绿色”。围着火盆,捏一把锡壶,吸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再讲一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典故,那份惬意、那份安然、那份自得,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丑陋笨拙的火盆不知给了多少乡下孩子美好、快乐的童年,也不知给多少农家院送去了温暖、快意的生活。乡下红红火火的日子,像一页页清晰的历史,记录着农家火盆送给冬日的每一股热流与温暖,也将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与火盆一道镌刻在岁月的门楣上!

岁转年流,时序更迭,因为有了暖气和其他取暖设备,如今,火盆差不多已在北方的农家院中绝迹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至今,仍有很多人念念不忘那些可亲可敬、朴朴实实的火盆,忘不了在火盆陪伴下走过的那些艰难岁月和美好的记忆片段。有火盆温暖的北方,才有冬天的味道——火盆是北国冬日的初心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